猛犸象

周末读书倪萍姥姥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


作家简介

倪萍

山东青岛人。主持人、演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高级编辑。

主持栏目《综艺大观》、《聊天》、《等着我》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

主演电影《山菊花》、《祁连山的回声》、《美丽的大脚》、《雪花那个飘》、《大太阳》及电视剧《雪城》、《浪漫的事》、《没有语言的生活》、《月嫂》等。

年出版散文集《日子》,年出版散文集《姥姥语录》,20年出版画集《和姥姥一起画画》,年出版画集《倪萍绘画作品集》、散文画集《倪萍画日子》。

作品介绍

《姥姥语录》(增订本)

这是一本姥姥与外孙女之间充满了爱的故事。倪萍以淳朴真挚的文笔描述了姥姥与“我”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

《姥姥语录》此次全新推出增订本,增订本中收录十余篇倪萍近年最新文章,以及二十余幅新的画作。

燕赵都市报记者宋燕

姥姥去世两年后,倪萍写了本《姥姥语录》,让大家认识了一个善良、平凡、智慧、可爱的老太太。此次由北京长江新世纪推出的《姥姥语录》(增订本),是《姥姥语录》出版六年后的全新增订版,收录倪萍十余篇全新文章及最新画作。在《朗读者》节目中倪萍深情朗读其中的内容,情感炙热,动人心灵。

姥姥走得远了,倪萍反而看她更清亮了。姥姥年轻时说的那些话,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倪萍曾回忆,这些年姥姥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每当她在生活的缝隙中喘息无助时,姥姥的精神依旧是她力量的来源。这也是此次倪萍推出增订版《姥姥语录》的初衷。

倪萍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两岁时严重营养不良,被姥姥从青岛抱回水门口,吃了一把鸡蛋,会笑了。缺食少粮的困难时期,姥姥肯浪费一大团面来教育五岁的她,公家的东西不能偷。家里青黄不接的时候,从来不借,“借的粮食孩子吃了骨头是软的”。

对于孩子,姥姥从来不吝惜于夸奖,“别舍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夸着就成西瓜了。”她第一次画画是在姥姥家的灶台上,用树枝子画小鸡,公鸡留在灶台好些日子。有一回,她画姥姥的大辫子,从门口一直画到院子里,有鸡鸭从“辫子”上走过,姥姥都把它们轰走:“别踩着我的辫子,生疼的!”

姥姥的一言一行在她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倪萍第一次拿起话筒做主持人,脑子里闪过姥姥的话:“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得自己比人家高,也别怕自己比人家矮。”正是这些朴实的话语,形成了倪萍朴实、平民化的主持风格。

“我三十九岁那年冬天遇上了人生最大的一次劫难,至今姥姥都不知道我儿子到底遭遇了什么。”想起往事,想起姥姥说的那些话,倪萍难抑热泪。最难的那段时期,是姥姥的话支撑着她,“孩子,记着,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这一扛就是十年,十年过去,儿子的病终于康复,她憋了十年的泪水终于横着飞出去。

可是这大好的消息姥姥已经无法知道了,活了九十九岁的姥姥真的走了。“我的天又一次黑了。”离姥姥去世已经八年,对于亲人而言,心底的伤痛永远无法平复。八年了,倪萍没有一天不想姥姥,她在新版序里写到,花开的时候想姥姥,吃到好吃的想姥姥,春节的时候最想姥姥,有姥姥在,才叫过年。

她常常幻想姥姥没走,就坐在《等着我》的观众席里。因为想姥姥,她开始画画,小鸡啊,花草啊,都是曾经在姥姥灶台上画过的。

“不用想念,姥姥没死,走了的只是那个躯体。姥姥一直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灵魂里。”

?

姥姥很哲学

记者:想问问您有关《姥姥语录》的创作故事,当初您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这本书,用了多长时间,创作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倪萍:当时写这本书就是因为姥姥走了之后,觉得心里空落落的,阳台上的花盆里月季花开得特别旺,我心里非常难受,有时候夜里睡不着起来写两笔,慢慢形成了大白话的《姥姥语录》,我写得很快,20多天就写完了,我这边写小倩那边就打印。最难忘的就是我基本上是流着泪写的,写到姥姥包包子、捏饺子,我的眼泪就噼里啪啦打在纸上,我相信这样的文字出来,会是掷地有声的。

记者:今年清明节您在心里跟姥姥说了什么话?

倪萍:姥姥因为埋在老家,我从来没有去看过,用她的话说,活着时该说的都说了,不用去看,那都是做给别人看的。我觉得姥姥其实就在家,吃一碗面和饺子都是为姥姥而吃,心中的思念无法用语言表达,舅舅他们前两天急着赶回去给姥姥上坟,姥姥在我心里好像没走。

记者:您觉得我们应该从老一辈人身上学习继承哪些品质?

倪萍:我觉得这个不用刻意地去继承,你身上会受到老人的影响,比如说借鉴,不那么祸害,重视亲人,重视过年过节,这都是老人留给我们的。

记者:姥姥曾经说过很多平淡的语录,性格同样平静如水,是什么的原因和生活让她能够做到如此之“平”?

倪萍:姥姥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所有的事情都特别看得开,而且一句话让你马上找到平衡,她常说遇到什么事想不通就倒个个想想,你把你自己换成他。比如说人家借了你的钱,换成你欠着人家钱。姥姥说你这么想,你心里就舒服了,你欠人家的钱,还有什么说的?

当初我侄女在中戏上学的时候,分的床位离着天花板一尺,睡觉别扭,我妈让我找人换,姥姥说别换,说她以后再住任何房子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个房子这么高,因为有比较了。姥姥说得真对,从那以后侄女真的觉得所有的房子都是宽大的,姥姥聪明不聪明?

我说山顶风大人又挤,我跟我表妹说别上山顶,姥姥说怎么不上,有能力下辈子还上山顶,山顶风光无限,姥姥真明白。姥姥说你在山底这辈子和上辈子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明天有什么区别?上山顶不一样,能站住的只有几个人,还是得上山顶。姥姥很哲学。

我们很缺《朗读者》这样的节目

记者:参加《朗读者》这档节目后有什么心灵上的收获?

倪萍:中国很缺《朗读者》这样的节目和董卿这样的主持人,参加者无论是读别人的作品还是自己的作品,都会觉得心灵上有一种震撼。斯琴高娃朗读的是贾平凹的文章,贾平凹和高娃本人都会受到洗礼,这样的节目在中国应该发展,但不是每个台都可以做成。

记者:主持、绘画和表演,在您生活中各自占据什么样的位置?您个人最喜欢哪个?

倪萍:这几项如同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偏爱,有空就画画,有时间写写书,有好的电影就拍,有好节目就主持,骨子里的东西自然地流露。

记者:隔了这么多年在电视上见到您,很多观众感慨您有一些变化,您怎么看岁月在您身上留下的痕迹呢?

倪萍:我应该检讨,总是无休止地胖下去,无休止地老下去。我最近准备健身了,前一段时间腿不好不能动,我现在所有的裙子都穿不了。因为做电视,毕竟是要观赏的,虽然不能够阻止你年老,但是你要精神。我现在正在做一个中医治疗,我有信心,再过几个月我在台上将健步如飞。

记者: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带孩子,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有什么话要对这些姥姥们说吗?

倪萍:我觉得孩子能自己带还是自己带,老人带太辛苦了,但是有的家庭里喜欢老人带也可以,重要的是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孩子非常聪明,你不用教他什么是对错,你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就跟姥姥似的,我儿子撞到桌子上了,我妈打桌子,你撞我们了。我妈走了,姥姥问我儿子说,它长眼了吗?没有。它长腿了没有,没长腿。它怎么撞你了?我儿子从楼梯上说我就是这样撞上的。姥姥说冤死人家了,姥姥以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从那以后我儿子一直到上学跟小朋友打架,首先说这是我错了,那是你错了,他就讲公平了。我觉得这个影响非常重要。

所以是不是老人带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给孩子什么影响。

记者:上次采访的时候,您说到想以姥姥和母亲为原型写长篇,现在动笔了吗?

倪萍:还没有,我母亲活着,《清冷的母亲》写的是我母亲,我想等她不在了再写。她今年85岁了,再过0年,但愿那个时候我脑子还清醒,还能写。我崇尚写长篇是因为长篇能够表达我真正意义上的内心的诉求。

转自《燕赵都市报》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好
北京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2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