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最近
普洱的野生亚洲象又调皮了!
不但闯入村民家中
还用鼻子卷起一袋玉米
然后溜了
……
最近一段时间,一头单独行动的野生亚洲象频繁出没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的南邦河村,它大摇大摆在村里闲逛。
据介绍,10月24日上午8点左右,一头亚洲象进入到思茅区南邦河村委会南邦河村民小组,当地亚洲象巡护员及时提醒村民避让并在安全距离内进行跟踪监测。没隔多久,这头亚洲象经过一户村民家门口时,看到村民家里装着几袋玉米,竟不顾巡护员及村民的大声驱赶,径直走屋内,不仅把村民家的门撞坏,还用鼻子卷起一袋玉米就溜走。兴许是尝到了甜头,25日上午,这头象再次来到这户村民家中,令它没想到的是,村民早已把家里的粮食藏了起来,亚洲象只能悻悻离开。
事实上,这已不是这头亚洲象第一次进村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它频繁进村,还时不时走上思澜公路溜达。
今年4月7日晚9时许,一头野生亚洲象“漫步”进入了普洱市思茅区曼连村,并于当晚10时30分进入普洱市区。随后,普洱市公安、林业、森林公安等部门立即启动处置预案,对误闯城区的亚洲象行走路线进行预判,并利用无人机进行跟踪监测。4月8日凌晨4时50分,亚洲象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无人机的护送下,从城郊观景台附近离开市区并安全返回到了森林中。
亚洲象虽然回到了森林里
但它在市区“漫步”了6个小时
逆“象”行驶
“象”闯红灯
横“象”行走
“象”意妄为
……
交警蜀黍们可真是为它操碎了心!
有网友则表示,普洱近来大象频繁进村进家进城,没少扰民害民,但居民对它们还是很友好的。网友“晚唱”则调侃,小象走的旅游环线,它没按交通规则,逆向了,可能是小象第一次进城,大象妈妈没教好它交通规则。网友“毛绒小怪物集中营”则说:我们这儿真是生态地方,大象都进城遛弯儿了!网友“柒柒贰肆肆”则称,拜托多一点理智感,透过现象看本质应该是去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减少人为圈地开采,退耕还林!而不是还在朋友圈标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据统计,在普洱市思茅区的倚象、六顺、云仙和思茅港四个乡镇长期活跃着近百头野生亚洲象,每年秋季以后,由于农田里的粮食被收割完,部分野生亚洲象就会进入村寨寻找食物。
作为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
普洱市森林覆盖率已超70%
那里是“放眼望去只见绿色的地方”
在这片绿色里
共有头大象“定居”下来
人象“狭路相逢”时有发生
生活在普洱市江城、思茅、澜沧等县区的山区百姓,和象群不期而遇的经历时常有。与象群共处,让村民们又爱又怕。
如何保护野生亚洲象?
“亚洲象保护是一项涉及物种、生态系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保护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越单一物种。”云南省林业厅有关处室负责人指出。
省林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国家林业局支持下,云南省于年开始着手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申报事宜,编制《亚洲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上报国家,旨在整合亚洲象主要栖息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和相关区域,统一保护思路、明确保护范围、明晰保护目标、创新保护方式,减少和避免人象冲突,更好地促进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
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一是有利于在保护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基础上,系统保护我国珍贵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有利于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科学开展分区管控,实施系统工程,缓解人象冲突;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亚洲象品牌价值和云南生态保护形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四是有利于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实现对生态和资源的统一规范高效管理,推动云南更好地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普洱市境内的头亚洲象,占全国亚洲象总量的三分之一。
由于栖息地范围的不断扩大,食物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加之山区群众开发种植茶叶、咖啡、橡胶等经济作物的面积不断加大,一定程度挤占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怎么办?答案是,开办“大象食堂”。
普洱市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区域种植了亩的芭蕉、棕芦苇等食物源基地,满足亚洲象取食。今后将逐年扩大“食堂”,按照亚洲象的饮食习惯、出没区域,政府负责补助需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苗经费,逐年扩大亚洲象“食堂”面积,增加食源。同时,在食物匮乏,亚洲象容易冲进村寨取食的季节,采取定点投食的方法,解决亚洲象对食物的需求,有效减少亚洲象进村寨觅食侵扰群众。
(来源:云南日报、云南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