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都说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范围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正所谓,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除了正经做菜的,也有些厨师追求感官刺激,创造了一道道听起来就骇人听闻的残忍菜肴,这些菜式有的流传至今,就成为了我们今天要说的“中国十大禁菜”——
一.龙须凤爪
龙须,即为活鲤鱼的鱼须,凤爪,则是活鸡掌下正中的一块精肉。
汉孔鲋《孔丛子》: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此菜肴以鱼须仿龙须,以鸡爪仿凤爪,暗合古代文化龙凤呈祥的寓意,内涵还是不错的。
但鲤鱼触角为味觉器官,割去极疼,剜去掌心肉的鸡则变成瘸足的活鸡,总得来说比较恐怖。
二.醉虾
醉虾,顾名思义,就是把活虾放入酒中,没一会儿虾就醉了。
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刘恂《岭表录异》就记载类似的做法云:南人多买虾之细者,生切绰菜、竺香蓼等,用浓酱醋先洗活虾,盖以生菜,然以热饮复其上。就口跑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谓之虾生。
就连鲁迅都有提到: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
此法吃虾,食用者既可以尝到活虾的鲜香软嫩的饱满口感,同时也可以尝到酒的洌香,也算一道名菜。
但生吃活虾,毕竟略显恐怖,且容易感染寄生虫,小编认为还是少吃为妙。
三.烤鸭掌
烤鸭掌,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发明的血腥美食。
唐代《朝野佥载》有云:易之为大铁笼置鹅鸭于其内当中,起炭火铜盆贮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即回,表里皆熟毛落尽,肉赤烘烘乃死。
如今的烤活鸭掌大体维持唐朝原貌,活鸭放在微热的铁板之上,把涂着调料的铁板加温。
活鸭因为热,会在铁板走来走去,最后会疼得跳起来,这样的鸭掌据说美味无比,但也宛如封神榜之炮烙酷刑,十分恐怖。
四.浇驴肉
很有趣的是,浇驴肉这道恐怖菜肴,则是武则天的另一位男宠张宗昌发明的。
此人乃上文张易之的弟弟,二人为了斗富,一发明烤活鸭掌,一发明浇驴肉,也是给中国美食文化做出了反面贡献。
唐代《朝野佥载》有云:张易之为控鹤监,弟昌宗为秘书监,昌仪为洛阳令竞为豪奢。
昌宗活拦驴于小室内,起炭火,置五味汁如前法。
现代浇驴肉,则是将活驴固定好,旁边放烧沸的老汤,食用者指定一处,厨师剥皮,用木勺舀沸汤浇肉,等肉熟了再割下来,装盘上桌,此时驴还是活的。
五.脆鹅肠
脆鹅肠选取肥美的活鹅,拿小刀沿着鹅的肛门划一圈,再把食指插入鹅的肛门内,然后旋转,再用力向外拔,一根热气腾腾的肠子就出来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取到最新鲜的鹅肠了,但被抠空的鹅一边哀嚎一边扑腾,受到的痛苦实在目不忍睹。
六.三吱儿
弄一些刚出生的活老鼠,食客用烧红的铁头筷子夹住,它会“吱儿”的叫一声,这是第一吱儿。
再将它沾上调味料,又会“吱儿”一声,这是第二吱儿。
当食用者把小老鼠放入口中时,鼠发出最后一“吱儿”,三吱儿由此得名。
此物最早见于唐代,《朝野佥载》:岭南獠民好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嗫嗫而行。以箸挟取,咬之,唧唧作声,故曰蜜唧。
七.铁板甲鱼
将甲鱼放在清水中养几日,使得肠胃干净,再放入有调料的凉汤中用慢火煨。
甲鱼是活的,当水渐渐升温后,甲鱼就会因为热而喝汤,调料自然就进入了甲鱼的体内。
渐渐火越来越热,看着锅中甲鱼痛苦的翻滚,某些举箸之人无不兴奋异常。
甲鱼熟时,外面的汤和甲鱼喝下的汤,使甲鱼肉味中都有汤的味道,据说鲜美无比。
此物无类似记载,但我国歇后语中却有一句:“慢火炖甲鱼,一点一点加柴”的话,出处是孙景瑞《难忘的战斗》。
八.风干鸡
风干鸡,从肛门掏出内脏,放调料迅速再缝上,然后把鲜血淋漓的鸡挂在通风处风干,恐怖非常。
这是一种藏式菜肴,做时需要手法速度必须非常快,要以极快的速度拔毛、取脏、填调料入鸡腹、缝上、挂于通风处(未放血杀死)。
这时鸡必须还是活的,如风铃一般在风雪之中“咕咕”直叫,其景慰为壮观,因此被列入中国十大禁菜之一。
九.猴脑
吃猴脑时,要有一个中间挖洞的桌子,一般二到四个人围桌而坐,中间的洞正好容一只青年猴子的头伸出。
把猴子牵出,猴子的头顶从小洞中伸出,用桌上的金属箍锁住,撇去头盖骨。
这时可以看到猴脑如嫩豆腐一般,接着倒入已经热好的滚油,撒上葱花。
食客用汤匙在猴脑袋里直接搅拌,期间猴子一直惨叫,撕心裂肺,接着趁热舀食。
清朝《春冰室野乘》记载:猴不胜痛楚,叫号声极哀。然后以沸汤灌其项,用铁椎击破颅骨,诸客各以银勺入猴首中,探其脑吸之,每客所吸,不过二三勺而已。
十.炭烤乳羊
将即将临盆的母羊投入炭火中烧烤,当母羊全身烤熟之后,开膛破腹,把乳羊取出。
据说是皮酥肉嫩,味道鲜美。
想买保真好文玩?
请认准舒氏文玩!
主营:蜜蜡,南红,紫砂,猛犸,金刚,
星月,凤眼,紫檀,金丝楠,翡翠,彩宝,
文房雅器!
免费盘玩指导!
免费文玩鉴赏!
添加舒氏文玩,
从此买文玩,不再上当受骗!!!
(长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7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