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麋鹿苑游记


一、开篇

麋?俗称四不像,是中国传统瑞兽。麋?代表了富贵、祥和,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南海?麋?苑在清朝时就是麋?的最后栖息地,在近百年的荒芜后,远渡重洋的瑞兽重新回到故地繁衍?息。今天,我们26、27、28三个年级的少班同学?起来到麋?圣地,膜拜和感受瑞兽的?息,感怀那段动荡的历史。

二、讲话

今天旅程的第一项内容是由南海子麋鹿苑郭耕老师为同学们讲解麋鹿的“峥嵘岁月”。麋鹿最早于中国南海子被科学发现,后传到西方各国,再到后来面临灭种危机,幸得贵人相助,终回祖国怀抱……在郭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下,同学们已经对麋鹿这个命运多舛的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接下来的参观充满了期待~

在这里,小编贴心地为大家整理了时间轴,敲黑板!!!

麋鹿与中国的命运荣辱与共,可以说是“国家兴,麋鹿兴”,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保护麋鹿,在探索的过程中,切记不要“迷路”呦~~~

三、活动

老师带我们坐车参观了南海子。一路上同学们在诺大的湿地中仔细搜寻麋鹿的踪迹。已是深秋,土地上稀稀拉拉有一撮撮黄绿相间的草。绿孔雀在草地上悠闲地逛,鸭子在水塘中成群结队地嬉戏……迟迟不见麋鹿的身影,同学们更加期盼见到它们。

终于在绕过半个湿地后,我们见到了麋鹿群。他们的毛皮几乎和土壤同色,大家兴奋地呼喊起来,于是老师停车让我们仔细观察它们。有母鹿懒懒的躺卧在地上,还有的鹿低头在专心致志地吃草,一头公鹿顶着威风的鹿角引来一片议论。

老师讲解:

坐完观光车后,我们到了室内的博物馆,继续去参观。我们进去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只鹿,这四只鹿大小不一,讲解员告诉我们说这四只鹿都是鹿爸爸,但令我们惊讶的是有一只鹿特别小,有一只鹿特别大。最大的那只鹿是巨大角鹿,生活在冰河时期,与猛犸象在一时期;最小的那只鹿是普渡鹿,生活在南美洲。

再往里走,我们看到了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有着许多种鹿,其中,森林的代表鹿——马鹿遍布全球。老师还介绍了一种长相奇特的奇角鹿,这种鹿的鼻子上有个“Y”型的角,但很可惜的是现在已经灭绝了。

各种关于鹿角的知识也是十分有趣:除了驯鹿,其他所有的鹿都有角,而且都是公鹿有角,母鹿没角。住在森林的马鹿,角的主干是往后长,分叉往上长;住在芦苇丛、湿地、沼泽的麋鹿,角的主干是往上长,分叉往后长。鹿角一般都是以一年为周期,一年之后就会自动脱落。

我们来到室外,根据调查,这里现有乡土植物种。走在路上,老师捡起一片树叶,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树叶可以拉丝。我们按照老师的提示,将树叶横着掐断,向两边拉扯,果然看到无数像蛛网一样的丝线连接着叶片的两半。原来,这种树叶叫“杜仲”,身体里有很多树胶,所以当我们把它掐断时,就会看到“藕断丝连”了。同学们纷纷捡起树叶,如法炮制一番。

关于“杜仲”名称的

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古时候有个名叫杜仲的人,家里十分贫寒,全靠上山砍柴维持生活,由于积劳成疾,落了个腰腿疼的病根。一天,他上山砍柴,腰腿疼突然犯了,疼得他抱着树干咬住树皮不松口,不自觉地把树皮汁吸进肚里。不一会儿,腰腿似乎疼得不那么厉害了,后来真的不疼了。杜仲他好奇地看了看咬过的树皮,发现同别的树皮不一样,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于是剥了一些带回家中,准备日后发病时再用。杜仲知道邻居老汉得的也是腰腿疾病,于是把备用的树皮拿来给老汉煎汤喝,老汉的病也好了。事情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四面八方犯腰腿疼的病人都纷纷登门找杜仲医治,人们吃了用树皮煎的汤病都好了。为了感谢杜仲,人们就把这种树叫杜仲,一直传到今日。

中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杜仲的这种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此名之”。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杜仲的功效,它甚至被人们叫做“植物黄金”。

点此拉开抽屉,一探究竟

四、结尾

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这次长达三个小时的科学学习也就此告一段落。在这次学习中,收获不只是对麋鹿及植物有关知识的了解,也让同学们增强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策划:胡老师

图文:zzz、cdw、lsq、yyq、lys、wlh、wtj、whb、lwm、zsw、mhy、hkm

北京八中少26A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91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