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化石与地层》教学过程
第一次上《地球的历史》,最开始选择的是讲授法。上了三个班后,渐渐地对教材和知识熟悉了,就想能不能换一个方式呢,所以就有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化石
我先问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年龄有多大吗?学生看了书,回答说是46亿年。我就装作很惊讶,哇,地球这么老了啊,祝我们的地球老祖宗福如东海?学生自然地接话,寿比南山。
我接着说,地球年龄这么大了,过去在她身上有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的事呢?学生首先就说恐龙,然后又有学生说小行星撞地球、板块运动、猛犸象、三叶虫。
等没有人再说了,我就进行总结,大家刚刚说了地球过去发生的重要的事儿,咱可以给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生物演化、宇宙环境、海陆演化,他们都属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哦。同时,我也在黑板上写上地球重要历史事件,然后问,我们是怎么知道地球过去发生过这些事呢?学生回答说化石。我也在黑板上写出化石。
我又问,那什么是化石呢?学生说死掉的生物、生物的尸体。我说,你们说的这个是生物的遗体,有的还可能是生物的遗迹,比如说足迹、爬迹。并展示化石图片:
地层
我问,化石从哪里来的?
有的说,博物馆,有的说地下。
我就再问,有同学说在博物馆里,其实博物馆里的化石也是来自于?
地下。
我们在任何地下都可以看到化石吗?
这时我展示出地层的图片,并说,一般只有在地层里才能找到,它属于什么类型的岩石呢?
学生看了书,说是沉积岩。
我又在黑板写了地层、沉积岩。
我展示出沉积岩形成过程示意图,问图中的沉积岩出现在什么位置呢?
学生说地势低洼的地方。
我再肯定,是的,地势低洼的地区,例如大湖、大海。
然后,我引入了一个我们学校的案例,问,虫迹和贝壳原来在哪里?谢同学发现化石的地点又是?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答出了海洋变成陆地。
我追问是什么导致的海洋变陆地?
学生比较安静,我就提示,刚才问地球重要的历史事件时,有学生说了板块运动,说的特别好哦,海洋变陆地,就是因为板块运动。所以研究化石和地层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啊。
我说,地质学家在不同的区域,发现的化石和地层都不同,我们怎么确定化石和地层先后沉积顺序呢?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生物,登上地球历史舞台的生物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学生说三叶虫、恐龙、猛犸象。
我说我还加一个物种。学生表示很好奇,我说,人。
他们都笑了。
我说我们依据什么确定生物形成的先后顺序?越往后面出现的生物越?
学生说复杂,聪明。
我说聪明,就是高级。
我再问能找到这些化石的地层其上下位置的排序是?你们能画一个从下到上的地层,再在里面添上刚才我们说的化石的名称吗?
我叫了一个学生上来画。几分钟后,部分同学能够画出来。
在黑板上画的学生开始有些紧张,不知道怎么画。
我就再说,你回忆我们刚才看到的地层,是不是我们先画几条横线呐?越在下面的地层,年龄越?你再把三叶虫、恐龙、猛犸象、人写在相应的地层。最后也能顺利完成。
这种通过比较知道的新老地层是不是能反映相对的地质年龄呢?然后再让学生完成书上的活动。
最后将地层的特点,进行了文字归纳:
地层特点:
1、有层理构造
2、一般下老上新
3、可能有化石,同一时代地层化石相同
4、地层里的化石越简单,地层越老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还是以讲授为主,我说,地质年代表就是书写地球历史的书籍,能反映过去地理经历的文字就是?
化石。
最底下的三本书,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里面化石多吗?不多,几乎没有。是不是就跟看古老的无字天书一样,充满神秘感。
然而进入显生宙以后,书是不是变厚了?因为化石多了,内容变精彩了。有哪些内容呢?哟,还真多,上部是古生代,里面有六个纪,相当于六章;中部叫中生代,下部是新生代。所以时间单位按时间跨度由大到小是?宙、代、纪。
我的反思
在真实的课堂上,语言更啰嗦重复,觉得比直接按教材顺序:地层、沉积岩、化石、地质年代表讲更吃力。
还有教材上的活动B处为什么缺失了一个地层,并没有深入剖析,怕讲深了学生不懂。
点击“阅读原文”,写下您的评论,与文章作者交流一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