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拥抱日,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拥抱自己的孩子?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
你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为什么我们总是把坏脾气留给身边最亲近的孩子?
这几天,台湾一家公司前几年拍摄的系列公益视频在朋友圈意外走红,每段时长不过两三分钟,看完却叫人红了眼。
工作人员以广告试镜为由,将镜头对准几组家庭,进行了一次真实的测试。
摄制组把孩子接到片场先行拍摄,接着又把父母安排到另外的隔间进行采访,让他们回忆以前对孩子语气不好的场景。
在孩子等待父母到达拍摄地点的这段时间里,工作人员会让他们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催促他/她快点到达试镜场地。
等父母接到电话,他们被要求模拟当时不好的语气回答,不知情的孩子却当了真。
而当镜头翻转的那一刻,本来坐在采访间一脸笑颜的几位父母,眼睛里瞬间写满了内疚和自责……
家庭一:低谷篇
六岁的女儿在摄影棚里等妈妈一起试镜,可到了约定时间,妈妈还没到。
女儿给妈妈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才能到片场。
“喂,妈妈,你在哪?”
“你要干嘛,我在骑车,快要到了!等一下!”没说几句,电话被妈妈挂断。
陌生的环境下,被妈妈训斥的女儿有些束手无策:“打电话给妈妈,结果被妈妈骂了。”
又过了一会,妈妈还是没到,女儿又打了一次
“妈妈……那个……”
“怎样啦!你很烦!一直打,我快要到了,你一直打干嘛!烦。”
话没说完,电话再次被妈妈挂断。
等待着女孩的,不是妈妈的柔声安抚,而是不耐烦的斥责。
女孩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期待,到失落、委屈、难过,妈妈挂掉电话的一瞬间,小姑娘捂住脸,忍不住哭了。
而在隔壁摄影棚,当工作人员把直播的屏幕转向妈妈时,她才明白,自己无心的一句回答,会让女儿心情down到谷底,这么难过。
家庭二:难过篇
这是一家四口,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拍完后,在沙发上坐着等爸爸从路上赶来。
先是弟弟给爸爸打“爸爸,你在哪里啊?”
“干嘛!我在忙啊!”
“你想要怎样!”
“不能等一下吗?事情处理完了就过去了啊!”
弟弟被爸爸连珠炮般的训话吓到,一声比一声低,连最后一句“拜拜”还没说完,爸爸已经把电话挂了。
又等了一会,爸爸还是没到,这次换成了姐姐打“爸爸,妈妈叫我跟你讲快一点。”
估计是害怕自己也会挨骂,小姑娘打着妈妈的名号和爸爸通话。
可爸爸还是一顿发火:“我事情处理完了!我在赶!不能等我一下吗?”
姐姐弱弱地答了一句“噢”,就把手机递给妈妈,闷着头继续画画。
只是在妈妈问“爸爸生气了吗?”的时候,小姑娘难过地点点头,然后压抑着想哭的冲动,不说一句话。
另一个房间内,工作人员将直播的屏幕转向这位爸爸。
在采访开始之前,他曾说,有时候孩子下课没有及时打电话报备到家,也会当场就骂。
可看了屏幕里女儿垂着头不说话的样子,他才开始内疚:“越亲近的人,你反而会对他越没有礼貌,越不耐烦。”
一句平常的问话,一句无心的回答,却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划了一道界线。
Facebook上有一组点赞爆表的亲子教育图片,列举了“坏父母的11种表现”,其中有7种都是不好好说话造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撒谎,其实这说明你曾经对他犯过的错误反应过度。
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其实是因为你给他们的建议多过了鼓励。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坚持自我,其实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你总是在公共场合教育批评他们。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其实是因为你给了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有行为不当的时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
几米在漫画里写,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看得见的伤痕总归会愈合,可心里的伤口随着时间的流淌只会越来越深,没人倾诉,没人在意,就能闷在心里自己消化……
心理学家法迪斯说:
“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里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
试想,带着包袱的孩子,怎能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性格呢?”
伤人的话总出自温柔的嘴,跟孩子好好说话,其实很简单。
我常和一个教授朋友聊养育孩子的话题,只要谈起亲子沟通,他都会文邹邹地形容:
言之有物,实为心声,一声一咳,俱带感情。
语言是有带有情绪的,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可能暖心,也可能伤人。
所以他和女儿莉莉讲话时,十分注意语言的分寸,同时又十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
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恰巧有几位学生提交了课题需要即时回复,他扎进书房一顿忙活。
期间有几次莉莉去找爸爸,叫他看自己刚画好的画,朋友每次都耐心地安抚女儿:“等一下宝贝,爸爸忙完哥哥姐姐们的作业,就去看你的画。”
许是耽搁时间太长,莉莉委屈地坐在沙发上闷声哭了起来。
这事儿要是搁一般家长身上,等着孩子的肯定是不耐烦、甚至厌恶的骂声:“烦死了!一天天净瞎哭!你看不见我在忙吗!”
可朋友不是,他加快速度忙完手头的活,走到女儿身边蹲下来和她平视,慢慢解释:
“宝贝,爸爸知道你现在很难过,觉得自己受委屈了,但爸爸也有忙的时候,你也要体谅爸爸,现在我们去看你的画吧。”
听了爸爸的话,莉莉也明白自己不该闹脾气,乖乖地点点头,说“好”。
平日里,他也毫不吝啬地对女儿表达自己的爱,脱口而出各式各样的昵称,什么“大宝贝”“小可爱”“小乖乖”“小公主”,这种亲昵的相处,身边能做到的爸爸真的太少太少。
心门是需要用心来叩开的,当父母和孩子开始好好说话,这扇门就已经打开了一半。
因为在乎,你的字句都会触动孩子的情绪;因为关心,你的语气对他们都有天大的意义。
龙应台曾说:“从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的是父母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
当你习惯了对孩子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最后只能背道而驰,越走越远,越发疏离。
去年爆红的小诗《挑妈妈》,里面那句“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孩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击溃无数父母的泪腺。
你的孩子,远比你想象中更加在乎你,他会因为你的话感觉到爱和幸福,也能感受到冷冰冰的拒绝和指责。
用温柔的力量代替火冒三丈,你会发现愤怒不堪一击。
别用蛮横的语气,把孩子从自己身边恶狠狠地推开。
当你回家的时候,我感到那么快乐!
选自绘本《我的感觉(全8册)》
这种温暖和亲近让我感觉好多了。
选自绘本《小毛象乌莉》
拥抱的感觉真好!
选自绘本《影子爸爸》
,请抱抱你身边的那个孩子,告诉她:“我爱你,我会好好和你说话。”
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幼儿启蒙
《我的感觉(全8册)》
(0-2岁)
《我的感觉》儿童情绪管理双语图画书!《我的感觉》汇集了孩子常见的8种情绪:害怕、难过、嫉妒、担心、生气等。用贴近孩子的语言展现他们情绪的变化,通过贴心故事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的抒发。
成长的路上,请耐心些
图画书
《小毛象乌莉》
(3-6岁)
所有的猛犸象一生下来都长着浓密的长毛,但有一只猛犸象不是,她就是乌莉。她长得很特别——浑身粉嘟嘟的,一根毛都没有!这下可愁坏了象爸爸、象妈妈,没有毛该多冷啊!于是,象妈妈给乌莉穿上了各种各样的衣服。结果,每次穿着不同衣服出门交朋友的乌莉遭遇了一连串有趣的事……全世界因为自己“不一样”而苦恼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一定能从毛象乌莉身上找到勇气和力量!
爱一直陪伴在你左右
图画书
《影子爸爸》
(3-6岁)
故事里的妈妈用温柔的态度努力修复着瑶瑶的受伤的身心,影子也给孤独的瑶瑶带来了快乐,它也成了瑶瑶和爸爸心灵沟通的纽带。故事要告诉小读者离别和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道难关,特别是孩子,如何陪伴孩子让他们面对和理解人世的别离,用一种温暖的情怀去滋润受伤的心灵,用爱和希望去填补这部分的空白,影子不仅带来的是寄托,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遥远的爸爸永远期盼着妈妈和瑶瑶有个幸福美好的未来。
学会保护自己,很重要!
图画书
《请不要随便摸我+请不要随便欺负我》
(3-6岁)
《请不要随便摸我》培养孩子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懂得身体的碰触他们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帮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当孩子遇到不想做的事情时要坚决说“不”。
《请不要随便欺负我》南希·卡尔森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提醒小朋友在遇到校园霸凌的时候,积极寻求帮助、合理反抗,学会保护自己。
你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
图画书
《好运先生倒霉先生》
(4-12岁)
《好运先生倒霉先生》是本两面看的绘本。两个主人公同时间开启一场相同的旅程,不同的心态造了就不同的结果。让孩子领悟条理、责任和善良的意义!真正让我们幸运一生的其实是我们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
想象力是千万不要丢失的宝物
图画书
《深见春夫魔法图画书(5册套装)》
(3-6岁)
深见春夫放飞孩子的想象自由去发挥。脑洞大开的故事和图画让孩子在哈哈大笑中看了又看。幻想,在欢乐中带领孩子走进五彩世界的大门。想象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孩子无限的创造力。
物理知识很难懂?那一定还没看这本书
科普百科
《DK机械运转的秘密》
(7-10岁)
爱玩≠会玩,会玩的孩子才聪明!这是一本让孩子在“玩与学”中涨知识的趣味科普童书,从在封面上就能转动的滑轮开始,打开内文后,每一页都有着神奇的机械游戏在等着你去发现和实践!找一找,你发现了多少种游戏吧!
对这个世界常怀柔软的心儿童文学
《赵丽宏致少年书(5册套装)》(7岁以上)
这是一套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励志成长文学书,包含友谊、亲情、梦想、艺术、自然、文明等主题。赵丽宏老师用善良温润的语言描绘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直面少年们的成长,鼓励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感受美的能力以及自信、创新、乐观的好品质。
end
本文来源于女儿派(ID:nverpai),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这里都懂;愿她们一生纯良,一生知礼,一世得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