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大家好,我是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在B站,这是64岁的许纪霖标准的开场白。作为研究知识分子的知名学者、历史学家,入驻B站的许纪霖坚持分享传统文化,显得与众不同。
对于热爱历史、传统文化的读者,许纪霖不是陌生人!他的著作《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获得了读者的追捧,每一本都是爆款。而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到无数忠实的拥趸。
许纪霖新作《脉动中国》
前不久,许纪霖来到郑州做客天一文化讲坛,为河南读者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文化的东西南北》的讲座。讲座开始前,许纪霖接受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专访时说,郑州位居天地之中,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在这里讲《中国文化的东西南北》最合适。而对于当下年轻人热议的“躺平”,许纪霖认为,与其“身躺心不平”,不如掌握“躺平”艺术。
许纪霖做客天一文化讲坛
1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突破之地
年出生于上海的许纪霖,真正被学界、大众所认识,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中,他以一系列知识分子个案研究而走红。他的一系列文章,打破了学院和公众的壁垒,受到许多普通读者的喜爱。许纪霖曾多次到过河南、来过郑州,而此次给河南读者带来了一场名为《中国文化的东西南北》的讲座。“到郑州来讲《中国文化的东西南北》最合适,因为郑州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从天地之中来看中国文化的东西南北,没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合适。”许纪霖解释,从中原看出去,历史上有种说法,东边叫东夷、南边叫南蛮、西边是西戎、北边是北狄,都是野蛮之地,只有中原最独特,因为这里是文明的最早突破之地。“中原是中国文明的突破之地”,这是许纪霖始终坚持的观点,而此次来河南,参观了河南博物院之后,他最大的感受则是“河南不愧是中国文明的突破之地”。许纪霖说,探寻中国文明的起源,按照中国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苏秉琦的看法,新石器时期中国大地呈现古文明“满天星斗”的分布格局,而他所说的“突破”,则是高级文明。在许纪霖看来,高级文明的标志有两个:一是产生了国家,这是制度形态;二是形成了哲学、宗教,这是价值形态。“参观了河南博物院的基本陈列《泱泱华夏择中建都》,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在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带产生了文明的突破,文明的价值形态、制度形态实现了飞跃,突破的价值尤为突出。”据悉,《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基本陈列,选取了包括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镇院之宝在内的精品文物余件套,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呈现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轨迹,展开黄河文明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的对话。许纪霖郑州讲座现场
2
争取到年轻人,就争取了未来
“看了这个展览,让我大为惊叹的同时,亦觉得有点遗憾。”许纪霖觉得,整个展览就是一个考古史,展览的框架、文字,都是为考古做的说明,这也是文博机构的通病。
每到一个省会城市,许纪霖都会参观所在的省级博物馆,看下来发现,各个省级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模式差不多,都是拿出一些文物进行展示,只是价值高低而已。
“通过考古文物展示本省的历史,这是常用的手段。如果单从文物来说,很多省的文物数量没法跟河南比。即便文物不多的省份,也能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展示。那么,对于河南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独特性上进行提炼。”许纪霖举例,像《泱泱华夏择中建都》基本陈列,展示出了夏商周的辉煌,但北宋也很辉煌,却只有一个小厅,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曾经有个调查,如果你可以穿越,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结果选择北宋的人最多。要知道,北宋的首都就在河南开封,而河南博物院应该在北宋的展示上,下大功夫,这也是河南的独特性。”
许纪霖认为,从目前国内各大文博机构的展览来看,考古学家的话语权比较强势,历史学家的话语权比较弱势。不要以为手里有硬通货大家就一定喜欢,还需要进行精细化包装,让观众了解背后的故事。因此,文博机构需要在展览理念方面进行转型。
“比如浙江省博物馆,更偏重历史,看完之后,脉络很清晰,有文物有图片有新媒体展示,令人耳目一新。前段时间,我走了河西走廊,武威博物馆让我感到特别震撼,理念很新。”
许纪霖坦陈,他对展览整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