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这位妈妈做到了这4点,让孩子从普娃成长为


这些年,认识一些牛娃,像四岁开始自学数理化、八岁做中考化学卷子满分的拿云,虽然我和他妈妈交流很多,但也知道那是从天赋到资源都不可复制的孩子。因为也没存在过和谁比较的心,所以对牛娃们就是远远欣赏着,反正也学不来。

但上次因为咱们读者在《扎心了!如今小学的现状竟然是这样的!》的评论里给我交待的任务,让我采访了一个小周老师学生的妈妈,毫不夸张的讲,最受益的是我。那个妈妈讲了很多很多的方法和细节,是我觉得很有启发的思路,以及可以借鉴的方法,让我觉得只要家长从小用对方法,都有希望养育出那种有学习兴趣且性格好的孩子。

我用小周老师的描述来跟大家说一下孩子的大概情况:

在和孩子妈妈聊天的时候,我才知道,小周简单描述的学有余力,竟然是孩子自学了很多的初高中知识。而且,孩子还学着国际象棋、钢琴在准备考八级,编程在学着C语言准备参加信息学奥赛,是个发展很全面的牛娃。

但我跟他妈妈聊了几个小时,非但没觉得那孩子特别遥远,反倒因为她妈妈非常走心、真诚地分享,让我觉得,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七胖培养的那么棒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对六六的发展,也会有更多的思路和信心。

今天先讲四个我认为最重要的点(所有引用部分都是录音记录):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即较早的识字让这个小学霸可以独立阅读书籍,而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从小培养了自己的兴趣,并产生巨大的求知欲。早期的阅读让他接受了较好的通识教育,而求知欲也让孩子在学龄前后,对知识学习拥有强大的内驱力。

孩子的妈妈讲“我们可能在教育理念上,从一开始就没有说很特意的让他去学什么,或者说在我那时候,可能没了解到那么多信息,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孩子两岁就开始买绘本给他读,当然,这是大多数妈妈都会做的。”

“但是他对图画可能不太敏感。每个小孩的敏感度可能不一样,有的小孩敏感图画,我们是敏感文字。他就会让我把那些绘本一个字一个字地给他指读,一遍一遍又一遍,我都快疯了,有时候真不想读,咬咬牙坚持下来了。但后来,我们到路上,比如说路标啥他都会认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他是真正的认识这个字。”

“我们三岁上幼儿园托班,他基本上就已经快脱盲了,可以自主地去阅读他喜欢的书,所以我们家没有拼音书,因为不需要带注音的书,所以他可以读的书就比较多。”

“对,还有一个特别厚,我印象很深,我都看不懂,《万物运转的秘密》,上面就已经有物理学的一些启蒙了,他讲的什么猛犸象,人们怎么去捕捉,然后从一个斜坡把这个石头推下去,然后再给你画机械,可能那个书就是比较难的。书四百多页78万字,我记得特别厚。他幼儿园阶段一开始是看不了的,他看了几下,觉得看不了不感兴趣,就放那儿。但是过了一两年他又会翻看,这时候就看进去了,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很多书都是3岁看,5岁看,不同年岁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到现在还在看,都不让我淘汰“。

“我觉得他对这些科学是比较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之前我给他买这方面的书会比较多。”

“他有时候会让你陪着一块看书,到现在也会提出这个要求,我也没那么多精力。但是书可以增加他对世界的好奇,书给他打开一个更大的世界。具体他再喜欢哪个,他可能就会更深入的选择某一方面,但是家长要给他提供这些东西,你如果不提供,可能他不知道有这件事,他也没有办法感兴趣。”

家长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在重要的事情上坚持自己的选择权。

其实在上面的内容里,果果们也可以看到,这位妈妈分享的“家长要给他提供这些东西”,也是我们之前文章里提到的“做支持型父母”,小到帮助孩子选择更好的书和培训班,顺应着他的兴趣点予以引导。大到孩子的兴趣特长培养的选择,家长在关键事情上都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威。

采访时,这位妈妈分享了另外一个故事。有次和一个在外国语学校(郑州最好的学校之一)成绩还不错的一个小女孩聊天,小女孩说:“我觉得我爸特别尊重我也不好,我原来学钢琴的时候,学到三年级不想学了,我跟我爸一说他就同意了。但是我现在特别后悔,我们班前几名学习好的全部是钢琴十级,我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这位妈妈接着就说到:“学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你如果说真的让孩子学,在刻意练习的阶段,都是枯燥的,没有几个孩子喜欢学,必须是你来做决定,你如果觉得这个对他有好处,那就要坚持。其实有时候,孩子的判断未必是正确的,因为他不懂不了解。所以我做家长比较强势,我没有说那么尊重你的意见,我也会保护你的一些好奇心,就是可能你想学啥我支持你去学,但是有一些你必须做的一定要做。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平衡,对吧?我也尊重孩子,但是我觉得,有一些他决定不了的事,还是要家长来抉择。”

零体罚不现实,但一定不要只是发泄情绪。

“我是做老师的,对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是了解的,知道体罚孩子不好。可我也不是圣人啊,自己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打过孩子。但我如果生气失控了,自己会马上意识到,并且会想一个办法去缓和,能安慰孩子一下。我知道我什么时候做的不对,但我会马上补救,保护一下孩子的心理。”

她在讲到和孩子的相处时说:“我平时在孩子面前就不像家长,有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也无聊,妈妈有很多缺点,这是一个很有很多缺点的妈妈,她很懒。我就是什么话也都会跟他说,可能我在孩子面前就比较随意,我会说我好累或者什么。我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像“家长”一样,所以他基本上他有啥事,都会跟我说,我有时候还会故意逗他。孩子这么大了,还是会认为我是他最好的朋友,这是我很欣慰的”。

而且,这位妈妈还讲了一个她朋友的小故事,说朋友家孩子培养的特别好,那位妈妈也打过孩子,但她完全不是因为情绪失控,她是很平和地跟孩子说:“我打的不是你,我打的是你的错误,咱们俩要一起把你的这个错误给消灭掉”。

不知道以后是不是真情绪要失控时,也可以试试这种处理方法。

丧偶式育儿并不可怕,最好别“诈尸”。

这位妈妈说,“孩子爸爸工作特别忙,平时也很少在家,在孩子的教育上管的不多。她说:“我现在对他只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周末的时候,比如说孩子想去操场,你得陪,我肯定不行,不能啥都老是靠我上。第二个就是,你不要干预我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爸爸有时候对我挑的课外班指指点点,我气死了快,因为那都是我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选择。孩子爸爸总会说,报的班太多了,取消一些。我就会说,以后这个问题你没有发言权,不要再说,咱俩就不要再讨论这个问题,就按咱俩立的规定,你就遵照执行就行了,因为你又不操心。”

今天先讲这么四点吧,那天我们还聊了好多,比如选培训班的经验和坑,如何帮小时候特别内向的孩子适应小学,孩子的几个幼儿园时期的好朋友分别是几个小学的第一名,有的孩子0基础入学,怎么做到的,等等等等,采访稿两万多字呢,啥都聊,以后咱慢慢分享。

如果那位学霸妈妈是表现完美地跟我们分享她的成功经验(像《以家人之名》里齐明月的妈妈那样),我估计见不了两分钟就回家陪小七了。可那天真觉得相见恨晚,因为她太真实了。

她不完美,她会说自己懒,会说一点儿都不想陪孩子读书,但她知道怎么做对孩子好,那么即使忍受着自己觉得无聊的事情,也会坚持着,反正小时候累,大了也就轻松了。她会说自己以前不操心,选错了培训班,钢琴上耽误孩子好几年的时间。她会说如果再养一个孩子,自己肯定能做的更好,毕竟有经验了嘛,但也没力气再生了,因为她希望自己能有和朋友一起玩的时间。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觉得不遥远,努努力,我们也有可能做到她那种程度,在孩子和自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也是因为她的分享和建议,我才决定多带七七看非虚构类书籍,即使跨龄看也没关系,毕竟只要孩子有兴趣,点燃小火苗后,未来就更大概率激发出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这也是我原本打算双十一写科普书单,因为有朋友说要,我昨天就临时写《科普书单

这15本宝藏图书,有11本值得所有适龄孩子收藏》的原因。我会遗憾六六学龄前科普书看太少了,上学后发现非常有兴趣,她已经没有大量的时间去读书了,七七我会尽早让他读。那果果家的孩子们,当然能早就早,别有我的遗憾。

不过昨天科普书单中的分类,我仔细想想还应该再调整一下,应该9本(套)是适龄基本都值得入的,11说多了。《一只海龟的旅程》六六喜欢,是因为我给她买的乌龟蛋孵出小草龟了,她特别有代入感;而《水边的自然课》,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吃各类海鲜,七胖也经常逛海鲜市场,那些知识是对我们很有用,所以我觉得特别好。虽然有小朋友要看那本书的时候说:“妈妈,我就要看那本全是海鲜的书”,但我还是觉得那书可能在受众上还是会分人群的。

六六养的小乌龟是不是很可爱?看书虽然很重要,但也别忘了带孩子真正地走进自然和生活哦~~

由于前一段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n/88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