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祖厉潮会宁散文作家的故土情结写在前面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会宁散文作家的故土情结

作者/尹新武

01-0

写在前面

我们总自信地认为,只要自己读到了好书,就似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没有读到这些书不是特别重要;我们还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将某篇文章看上一遍,似乎其中的内容就已经全部刻到心里去了;我们有过很多自以为是的观点,只是从未想过,向别人也介绍一些自己颇受感动的文字;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去读书,更忽略了写这些文字的人,当初写作它时那些非常博大的思想;我们的愚蠢,真的让那些曾经在会宁文学的历史上闪过光、发过热、激动过那么多人的优秀作品,沉入尘世的烟火之中;我们仍然沉浸于网络上那些让人笑也没有开心笑过的低俗的段子,甚至为某一则也许有人故意抛出的虚假的“惨剧”而愤怒、而发抖、而长时间与人讨论个没完没了;我们难道就不怕有一天,咱的下一代睁着天真的眼睛,用童稚气十足的声音向我们提问么,比如“您都给别人介绍过哪些优秀的会宁作家写的作品?”……

此时的我们,假如面对此种似曾相识、又已悄然远逝的读书岁月……而愕然、发愣的话,请您用也许鄙视、也许惊异、也许带有几分斥责意味的心情,在我亲自为你掀开的会宁文学作品的大幕中,去留意一下吧!

感谢您曾经有过的读书日子吧!

它属于您的过去,也属于会宁人中喜欢读书的下一代!

为什么有了那么多散文,还要研究会宁本土作家的散文?

从读散文到写散文,需要一个怎样的过程?

用怎样的身份、名义、视角、眼光、标准,来达到审美的目的和效果?

趣味性,故事味,情境化,收束力。——散文的四个特征

真实、形象、深刻——构成一篇散文的“辨识度”。

对生活的挖掘,对文体的体认。——散文写作的两大难题。

自觉性艺术感悟能力。——散文的境界。

散文是智慧的结晶,哲理的升华,历史的记录。

会宁当代散文的发展趋势,可能是怎样的一条线?

本次阅读,汇集20位本土作家的散文,是为了从鉴赏的角度,提出一些关于会宁本土散文的、比较成熟的创作观点与见解。

用研究者的姿态、读书人的眼光、评论人的口吻、教师的视角,来对峙或消解此文化产品在探究其艺术特色时所面临的困惑。

初步结论:

会宁历史文化生活的记录,以牛宗义、武志元为例;

文化人对故土的理性审视,以毓新、独骅为例;

思想价值与审美趣味的融合,以李兴旺、苏震亚为例;

几代作家的勤奋耕耘,以张维奎、林野、李云飞、杨华、苟爱民、乌兰少年、郑子明为例;

从彰显时代精神的高度,去正确看待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和可能,以王汉英、牛庆国、王维德为例。

还是从诗歌与散文的比较说起!

在电光石火间扑风琢影是诗人的本事。

自宋以降,元明清诗词就在唐诗森严的国度里铺陈洇染着关于家国命运及个人情感的体验。

然而,当我读到周志权的诗歌《乡愁是岁月深处的喧响》与安蓝的诗歌《低处》见“探索诗歌”之甘肃诗人脸谱七时,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

《乡愁是岁月深处的喧响》见《会宁之声。

秋风里忍不住自己落下来的叶子,秋风担着的泪,道家塬的明月,鞋窑子子里的泥土,雨下着就没了,霜冻是一种灾害,猛犸象鹿头化石古柏木,野马遗宗故峪古事,金龙峪重庆寺,望泉坪看寺寨……

《低处》见《探索诗歌》之“甘肃诗人脸谱七”。

诗人从办公室的一盆野麦草写起,落笔处则是在阳光照不到、神佛看不到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细小而缓慢的悄然改变着世界的事物。

在蕙心兰质、锦心绣口间叙事是散文的本色。

读过约略四百位中国现代及当代作家的散文后,读过近二百名外国作家的散文后,算是明白了不少经典性的写法。

梁旭斌的散文《浆水跟我走四方》见“天南地北会宁人”年9月8日,李旭硕的散文《东坡,我心归处》见《会宁之声》。

这两篇散文完全可以视之为可传、可诵的经典。

《浆水跟我走四方》写于年4月5日,见《天南地北会宁人》年9月8日。

作者情系故乡的浆水,随着足迹所至,浆水一如故乡的象征,点亮了故乡的心灯,抒写着平凡而坚定的信念。

被带到飞机上的家乡的萝卜与一瓶浆水,延续着这脉深深的故乡情,让人为之动容。

做浆水的细节传达出作者缤纷的心事,咸菜里要有杏仁儿,一盘青椒。

在谛听秦腔《周仁回府》、《孙安动本》的享受中,考证出浆水自秦就有了,更是令人喜之不胜。

《东坡,我心归处》见《会宁之声》。

作者自小就对东坡这个名字进行过探究,东坡的大堡子又名东坡堡。

面对无法考证的堡子,就像面对自己从何处来一样,先有东坡堡后有靖远堡的言传,东坡堡是不是又叫南山堡,同治年间的乱民,堡子墙上的红衣红马,似乎一切都是熟悉又有几分陌生的乡村,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思考。

在惟妙惟肖、叙事入骨间展露头角是小说的基本素质。

不用说孙志诚先生的长篇小说《乡谬》,不必说张明(毓新)先生的绿如蓝,单以发表于会宁《雪花周刊》上的一些小说而言,还是颇有几分精品的意思。由于小说并非本文讨论的范围以内的东西,读者或许愿意自己走进会宁作家的作品中去,比如……

深夜的阅读,是在黑暗中的咀嚼,是灯光下的跟从思维的不断的推衍和梳理,是对20位会宁作家作品的全身心的捕捉,是一次大格局下的与文学作品的思想的激烈的交换,和情绪的热情的碰撞,是一次小范围的练兵活动,与款款而唔的莞尔一笑!

真的不知道,这些作家当初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去写作的,请允许我向您们的辛勤劳动稽首!其中有的或许已经先逝,那么请别介意我冒昧地打扰您的灵魂——因为,我相信您的灵魂是居住于您尽心、精心创作出的作品之中的,就像我相信会有人读您一样!

本次讨论涉及以下散文篇目:

端午情怀——冉侠

杏子情——冉侠

陇中看山——毓新

起风了——郑子明

缺口——李兴旺

我的经典启蒙——李兴旺

母亲的后悔事——李兴旺

魂牵梦绕的会宁——苏震亚

守望甘沟驿:五十里铺的中国作家孙志诚——苏震亚

百年移民村——独骅

走进母亲的菜园——冉淑红

梦里飘过那些年——牛宗义

在山背后等雪——武志元

,我的十里店——武志元

“书”不加增,何苦能薄?——王东林

窗前的苹果树——杨华

独行西岩山,醉美小草原——安蓝

铁树花——张维奎

沉默的树——林野

肩上的灯盏——牛庆国

秦腔里的日子——王维德

小山村的故事——苟爱民

滚烫热烈:庄稼地——李云飞

童年记忆(1)——乌兰少年

祖母——乌兰少年

大树那边的人与我——王汉英

烟雨平生,本名尹新武,年出生,年考入靖远师范,先后在九所学校任教。自考汉语言文学大专本科,发表过通讯、儿童教育论文,参赛中语会组织的课题获二等奖,主持省级课题通过验收。喜欢阅读,长期从事对心理学的研究,阅踪亦涉猎军史、佛经、蒙学、古典诗词、儿童文学及现代诗等领域。

—END—

编辑:会小声责编:杜立群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ly/69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