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福建土楼再登国家名片高清图稿首揭


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707186.html

4月20日上午

《福建土楼》特种邮票首次亮相

在龙岩和漳州两地

同时举行《福建土楼》特种邮票发行

倒计时30天新闻发布会

揭开这套邮票的“神秘面纱”

01

福建龙岩新闻发布会现场

02

福建漳州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邮政将于5月19日正式发行《福建土楼》特种邮票一套4枚,全套邮票面值为4.8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万套,版式二计划发行数量95万版。小编先带邮迷朋友们一睹为快。

《福建土楼》特种邮票

该套邮票以土楼的四季为主题,由振成楼、二宜楼、田螺坑土楼群、承启楼四枚邮票组成。承启楼与二宜楼都被称为“土楼之王”,振成楼号称“土楼王子”,田螺坑土楼群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特种邮票

“天地有正气,家中有方圆”。四幅作品采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写结合的表现手法,色彩鲜明饱满,对土楼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在无限被重复的方形和圆形中,四季变化的微妙感受与天地参合的奥秘形象地表达出来。

福建土楼的历史

福建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漳州南靖、华安,永定等地。有着奇特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

它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瑰宝,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动人史诗,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年,福建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了客家人千年希望与梦想的土楼,跨越沧桑远古,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正日益焕发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土楼不仅有防御和居住的功能属性,还是众多影视文化的拍摄地,风靡一时的《大鱼海棠》《花木兰》在此取景。网友拍下去土楼游玩的照片,与《大鱼海棠》原画相差无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4月至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展示中国各地各民族的民居建筑艺术,适应邮政业务的需要,发行《民居》普通邮票,一套14枚。其中福建民居(1元)俗称“土楼”,当地叫“围楼”。有方形及圆形两种。邮票上是圆形土楼。土楼从里到外有3到5围。外围最高,为三四层楼,很象一座大堡垒,防御能力强,号称水、火、盗三不入。一二层不开窗,作为杂物房等,三四层开小窗作为居室。内围为较平房,楼中央是水井。

普23《民居》普通邮票

(15-14)福建民居

年3月18日,香港邮政发行了《神州风貌系列第九号——福建土楼》,邮票小型张的主图为田螺坑土楼群,共有五座楼,方楼(步云楼)居中,三座圆楼(和昌楼、瑞云楼、振昌楼)和一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环绕四周。

邮票则描画高北土楼群的承启楼,其外形雄伟壮丽,享有“土楼之王”的美誉,风格古朴粗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如诗的山乡神韵。

《神州风貌系列第九号——福建土楼》

年6月11日中国邮政发行《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一套2枚,分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其中(2-2)文化遗产表现项目就有福建土楼。

-13《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

(2-2)文化遗产

邮票上的世界文化遗产(部分)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我国为保护和传承璀璨的世界文化遗产,用方寸来记录百年的历史。

年6月25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万里长城》特种邮票,全套4枚。这套邮票4枚图案采用的是万里长城八达岭一段的雄伟姿态。4枚邮票分别描绘了万里长城春夏秋冬的景象。

T38《万里长城》特种邮票

年6月30日,国家邮政部为了纪念我国第八大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发行《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

T88《秦始皇陵兵马俑》特种邮票

早期的敦煌壁画,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敦煌壁画产生于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其内容大多反映佛教生活,可分为佛像画、故事画、传统神话、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画等七类。

年5月20日,为了宣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全套4枚。

T《敦煌壁画(第一组)》特种邮票

年,中国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猿人是早期原始人类”的概念逐渐被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得到了最有力的实物证明。这是我国科学家对世界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

年8月2日,为祝贺第13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在我国举行,邮电部发行了《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纪念邮票,全套1枚。

J《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

纪念邮票

邮票的画面层次是以北京猿人特写头像为主,以猛犸象和古犀牛为中景,并置于喜马拉雅山冰川的整体景观中。它以和谐的色调,优美的构图,逼真的形象,分明的层次,概括了第四纪的重要生物与地貌特点。

文化遗产的背后

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

方寸之间的文化遗产

更彰显着中国文明的无限魅力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ly/701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