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这座城市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早在几百年前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定都在这里,此后几百年南京便以“大都市”的名义吸引人们来这里做生意、求学、工作。而在近代南京更是散发了新的色彩,比如:南京在中华民国建都时被孙中山定为首都,这样一来全国很多有钱的商人和政治家都到这里生活。我想这里在民国时期应该是非常繁华的,但是正是由于它的繁华,导致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陆军高层才选择了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血腥的南京大屠杀”。因此,从抗日战争后每当提及南京这座城市就会让人感到惋惜和悲痛!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以后南京成为江苏省会,继续带领着江苏人民向“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发展目标奔去。一座城市的历史是悠久绵长的,比如在南京博物院就用那一件件珍贵的古物向人们诉说着曾经光辉的历史,如:猛犸象和恐龙的骨架化石展示给大家史前文明时期的自然生态风景线。这里还有很多的陶器制品,它们从最开始的图形简单样式单一到绘制有较为复杂图形花纹的陶罐,经历了漫漫历程。在展馆中还有金缕玉衣,它是由几百个玉片经过金线穿制而成,虽然看起来很不错,但是用这种方法来保存尸体,不但没什么用还耗费了大量的金钱。正是由于金缕玉衣的高昂价值,导致很多人来南京博物院都要一睹它的风采。南京博物院的陶器和玉器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是这些智慧还不够,还需要有选拔具有知识的人,这就产生了“科举制度”和“殿试”,这就相当于古人的“高考”。参观夫子庙让我知道了“圣人”孔子一生的重大事迹,他从一个正直的芝麻小官开始干起,曾多次遇险,但孔子在这种囧境下仍坚持不懈地向人们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正是有了孔子的思想,才能使当今我们能看到圣书《论语》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参观完夫子庙后我感受到古人读书求学的环境比我们还是要苦好多,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比我们少,但是古代还是出了很多文武状元。所以不管环境如何,只要你刻苦学习就一定会学有所成!在古代光有智慧的谋士还不够,保卫一个国家还需要坚固的城墙和有勇有谋的将士。中华门是古代应天的城门,在它里面还有三道瓮城,原本还配有千金闸和藏兵洞用来防御。当我走在明城墙上,我仿佛看到了“靖难之役”中燕王精兵攻破南京城时的硝烟弥漫,听到了将士们的呐喊。当我走在六朝古都时,我看到路旁一棵棵“Y字形”的梧桐树,想起孙中山先生当年鼓励大家植树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谁能领略当时南京城的树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现在的南京城已经没有了抗战时的血腥,这里是一座经济强盛的大都市,希望这座城市可以继续引领江苏各地百姓向幸福奔去,也要保护古建筑不被破坏给后代留下“历史的精神支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ly/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