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史前生物档案王氏水牛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4.html

主要化石产地:中国

体形特征:身长3.0米,肩高1.8米

生存年代:晚更新世

食性:植食性

生物学分类:偶蹄目

释义:旺楚克的水牛

今年的气候特别暖,山顶融雪速度快了许多,融化的雪水使大小河流的水位都开始暴涨,最后一股脑汇集到嫩江里。温暖的夏天使这群王氏水牛比往年提前一个月迁回了这里,它们的样子和今天我国南方常见的家水牛差不多,只是块头要大得多,一对巨角也更为雄壮。当地肥沃的土壤每年春夏都会长出无数的野草和灌木,而这正是它们的最爱。

这天,水牛正在河滩上散开吃草,却没有注意到脚下的嫩江水正无声地迅速上涨,很快河滩就变成了孤岛,把它们困在了这里。不知所措的王氏水牛纷纷喷着响鼻,蹄子把地面刨出了一道道沟。一头最强壮的熊水牛在水边张望了半天,终于大胆走进水里,使尽浑身解数在急流中游向对岸。

在它身后,几头年轻的水牛也紧跟着下水了,很快牛群就陆续下水开始过河。虽然好几头老弱病残消失在了浑浊湍急的河水中,但更多的水牛终于踏上对岸的浅滩,相互推搡着离开了仍在上涨的水面……

王氏水牛的化石最早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蒙古族农民旺楚克挖到的。当时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创建者——法国人桑志华到内蒙古地区进行考古时,雇用了一批当地的农民挖化石,其中就有旺楚克。因为当时人们称呼的关系,桑志华误以为他姓王。后来古生物专家布尔和德日进在研究这件水牛化石标本时,确认这是水牛中的一个新种,并用其发现者的“姓氏”定名为王氏水牛。

王氏水牛主要出产于晚更新世的满洲里、哈尔滨和内蒙古的萨拉乌苏等地,其身躯庞大,身长3米,肩高1.8米,不亚于现存最大的野水牛,它们的头角短粗并指向后上方,从角基到角尖逐渐变细,颊齿也是高齿冠的。

根据已知的化石材料,王氏水牛主要生活在大约2万年前的晚更新世疏林草原环境中,曾与猛犸象、披毛犀、普氏野马、原牛等共同生存。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寒带动物群只能怪会发现水牛这样的典型温带、热带动物呢?

根据史前气候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在更新世期间可能要比西欧、俄罗斯温暖许多,而且在王氏水牛生存的地层中有一条很薄的红褐色土壤带,说明当时曾存在一个温暖潮湿的阶段。晚更新世期间,东北地区的气候曾有间冰期,许多南方动物向北扩散到这里,例如喜暖喜水的水鹿。它们在东北的化石发现证明,起码在王氏水牛生存的年代,东北的气候应该还是较为温暖湿润的。

年,嫩江下游的肇源县新肇乡又出土了一件王氏水牛骸骨化石,而从化石埋藏的土层看,这头水牛的死亡显然与洪水有关,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此外,就是王氏水牛不仅在东北与耐寒的猛犸象一起生活,也在内蒙古与通常生活在较温暖、湿润地区的古菱齿象共存。

既然猛犸象和古菱齿象栖息在两类迥然不同的环境中,王氏水牛应该也是一种比较耐寒、适应能力很强的水牛,但并不会是典型而特化的寒带动物。在更靠北也更寒冷的地方,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仍然存在,但王氏水牛的踪迹却找不到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ly/84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