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分享5个能改变你一生的微习惯深度干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分享进击的阿秀熹里话:这篇文章分享5个最近让我受益很多,但又不需要花很多精力的微习惯。成功总是有方法可循的。文|阿秀来源|进击的阿秀(ID:zchxuexi)01永远反过来想想:目标需要你做什么?创作出《老夫子》《乌龙院》等知名漫画的漫画家蔡志忠说过,他能够走到今天,全靠逆向思维的能力。不是想「我要做什么,才能成功」,而是要想「成功需要我做什么」。上世纪80年代,蔡志忠卖掉公司去日本打拼,但那个时候日本漫画界看不起中国人,认为蔡志忠根本没有前途。蔡志忠也认为不能正面竞争,于是开始逆向思考:重要的不是我想画什么,而是读者想要看什么。日本读者想要看的,一定不是一个中国人用蹩脚的日语,讲述日本故事。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倒不如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蔡志忠在一家小旅店蜗居了4年,画了四十几本哲学漫画,讲述自己最熟悉的中国诸子百家。很快这批漫画,就被日本最大的漫画出版社「讲谈社」全部拿去出版,一炮而红。这就是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的,永远反过来想想。很多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拿到一个任务的本能反应,就是先蒙着眼下场开干。但最后发现,要么是用错了方法,要么是天时地利不允许,要么是找错了对手,拼了半天命才发现自己是一厢情愿。那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做到「逆向思考」呢?1)思考为一切之先,凡事都不能先干起来再说,拿到手里不能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无知莽夫。2)所谓逆向思考就是反向画地图,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倒推出关键节点,研究要实现目标需做到什么。比如你要想学写作,那就对文章进行拆分,无非就是学习选题、引入、积累素材、编排结构、金句创作、结尾升华等等,分门别类学习就好。比如你想考名校,那高考必然要到以上,你就可以倒推每科最低要达到什么水平,每个部分起码要做到什么程度。知道要做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做。3)目标不是口号,要学会用smart法则。很多人的目标都是一个假大空的口号,比如我要考清华,我要年入百万……这种空洞口号完全没用,根本无法帮你逆向思考,应该用SMART法则制定自己的目标。·Specific:目标要具体,而不能笼统,比如不是你要暴富,而是要让收入增加20%;·Measureble:目标可以用数据进行量化,比如不是你要考上清华,而是你每科分数要增加多少;·Attainable:你的目标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比如你现在只有月薪,想要一年年薪百万就不太现实;·Result-based:要坚持结果导向,绩效要跟其他目标相关联,反复思考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什么;·Time-based:要有明确的截止时间,没有deadline只会让你挥霍时间。02不为自己的牛逼辩护也不为自己的傻逼辩护我发现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种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倾向和自卫本能,因为他们不懂,也没有真正实操过,更没有做好过,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想象完美无比。而恰恰是因为这种不现实的「幻想」,让他们很脆弱,也容易受伤,又因为幻想太完美,反而什么都做不好。这种本能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任何能彰显自己牛逼的事情,不管多小都反复讲;可能否定、拉低自己的事情,就讳莫如深,谁说骂谁。但讳疾忌医只会让你偏离客观,永远活在想象当中。我看过金融大鳄索罗斯一个故事:某次索罗斯表示看空后市,他很可能要卖空。但是几天后市场暴涨,有人问索罗斯有没有亏钱。「我们大赚了一票」索罗斯说:「我改变了主意,不但回补空头头寸,还建立起很大的多头头寸。」有个专门学习索罗斯的大佬说,索罗斯有个非常大的优点,不是不犯错,而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很快认错,这对纵横金融界几十年的大佬其实很不容易。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思维模式,他们一生的主题,就是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但是想赢怕输必然影响你的动作,会阻碍你客观和理性。所以就像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说的,不要总想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而要研究事物「现在是什么样」。与其追逐一个不存在的完美自己,不如客观、理性一点,把自己拉下虚幻的神坛,承认自己是个会犯错的普通人。那如何保持客观理性呢?1)与其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不如先假设自己是错的,然后提出证据说服自己,为什么你没有错。2)要抓住自己错误的地方不放。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德州扑克世界冠军,当晚赢了50W美元之后,不是拉着朋友开party,而是去小餐馆里复盘,甚至也不是复盘自己哪一手很牛逼,而是复盘哪一手打得不够好。与其论证自己为什么牛,不如研究自己为什么差来得有价值,只有这样你才能慢慢迭代。3)学会认错。打过王者荣耀这种对战游戏的人都知道,打得越烂的人头越铁,越不会认错。现实中也是这样,表现越差的人往往自我感觉越良好,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越喜欢找各种借口。坦荡认错,是成为高手的第一步。03别做「迷信」的鸽子:不要总想依赖过去的经验经常会有一些人,大学时各种优秀,进入社会就开始拉胯;或者在一个领域光芒夺目,但进入新领域就一蹶不振;当员工非常优秀,当了领导就处处碰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过去的成功产生了「迷信牢笼」,让他们困在过去的成功经验中出不来了,他们反复的套用过去的一些经验,但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适应新任务。我看过一个蛮有意思的科学发现。哈佛心理学大师斯金纳发现,在给鸽子喂食一段时间后,很多鸽子会产生一套奇怪的行为逻辑。比如有的逆时针绕圈,有的不断点头,有的原地旋转……后来斯金纳发现,原来这群诡异的鸽子,是在搞迷信!因为某次它们做出这样的动作之后,恰好就被投食了,尽管投食完全随机,但是它们还是认为是自己的奇怪舞蹈,让自己得到了食物。斯金纳发现,这种「迷信」行为,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当中。后来我发现,斯金纳说的「迷信」,简直就是一种扩大版的「路径依赖」,盲目崇拜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你某次用一种经验取得了成功,甚至都未必是成功的真实原因,以后你就会不顾场景的变化,不断强化对这种经验的崇拜,不断复用那次成功经验,期待再次取得辉煌。比如有的运动员,某次带了护身符,恰好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赢得了比赛。他就会不断强化这个「护身符」的作用,还会刻意淡化带着护身符输掉的那些比赛。比如有高考大省的学生,高中时每天只睡五小时,成绩急起直追,上了一所好大学。于是他就会不断强化「勤奋」的作用,考研也玩命,工作也玩命,但凡是利益相关就靠玩命……一次成功,不一定次次都能成功。但这一次成功经验,很可能成为他的人生信条。我会随时随地提示自己,一定不要「迷信」过去,尤其是在现实中受阻的时候,一定不要思考我过去如何如何。具体如何做呢?1)不同工作有不同逻辑,你过去如何成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这件事可能需要新路径。2)建立行动笔记本,你可以把对新工作的分析,写到笔记本上,研究要想成功必须实现什么核心指标,对比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需求是否匹配。3)寻找自己的「督导」。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不管多厉害的咨询师都会有一个「督导」,这个角色的意义,就是给予咨询师反馈、建议,帮他看到自己没注意、不愿注意的东西。我们在也可以找一个愿意理性、客观指出问题,同时在工作和智慧上值得信赖的人,充当我们的随身教练,在关键时刻给予反馈。04警惕时间黑洞:小策略可以解决大问题李笑来老师在《和时间做朋友》这本书里分享过一个方法,把自己一天做过什么事情,分别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看自己有没有高效利用时间。有一段时间我也记录了一下,好家伙!我每天刷网页、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ly/87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