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是他搞垮了巴林银行


农大期货致力于原创(或精选)和投资紧密相关的文章或观点,希望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都能给您哪怕是一点点提示,引导您多角度思考,进而对您的投资多一些帮助。

案例:是他搞垮了巴林银行

你相信一个银行的区级职员能将一个世界级银行毁灭吗?下面带你走个真实的案例。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BaringsRank)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也预示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但荷兰国际集团继续以“巴林银行”的名字经营。

这个消息让全球震惊,年仅28岁的交易员尼克·里森将英国巴林银行赔了个精光,里森未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ngaporeInternationalMonetaryExchange,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镑)。意味着具有年悠久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管多亿英镑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告破产。内部会计失控导致过度炒卖金融衍生品,对内控管理细节的忽略、过分依赖交易员是导致该银行毁灭的主要原因。而其内含的推理是:如果加强了内部的监督管理,巴林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创建于年,创始人是弗朗西斯·巴林(Francisbarings)爵士。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它也得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时,所用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斯”公司(Guinness)的股票,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1倍。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王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算得上是一个世界纪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银行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仅年就先后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截至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家大银行中排名第位。巴林银行曾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的业绩,其雄厚的资产实力使它在世界证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巴林银行是金融市场上一座耀眼辉煌的金字塔。

在多年的发展中巴林集团也曾有两次濒临绝境,一次是在美国土地投机中失败,银行几乎破产;另一次是于年,巴林在南美的投资随着阿根廷发生革命而被蒸发,公司面临清盘的命运,后幸得英格兰银行出挽救,承担其损失,方才躲开破产的命运。而这次,巴林银行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里森的一记重拳将巴林彻底击垮了。

魔鬼营业员—“小人物”里森其人

里森于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度尼西亚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度尼西亚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诺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据说,里森曾被英国银行界誉为“金融界”的骄子,是年轻有为的代表,但正是这位头脑灵活、锐气十足的年轻人为了取得超额的利润和奖金,变得贪婪无比,投身到金融衍生产品中去了。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巴林银行这个金字塔怎样就顷刻倒塌了呢?究其原因还得从一个错误账号说起,当时担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的里森,同时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

错误账户的建立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处理这些错误。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认为“卖出”;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约;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6月份期货却买进3月份的期货等。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账户”的账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而所谓的“错误账户”,是指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纪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账户。

里森于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错误。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年夏天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不久,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号”,记录较小的错误,由于账号必须是五位数,这样账号为“”的“错误账户”便诞生了。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账,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

几周以后,伦敦总部又打来了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通过“”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在于电脑之中。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巧妙地搪塞而过。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账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账户上。“”这个被人忽略的账户,为里森提供了日后制造假账的机会,他为了私利一再动用“错误账户”。如果当时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把巴林银行送进坟墓

一个错误的账号,一个不知名的毛头小伙子,在巴林银行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巴林银行送进了坟墓。那么,由尼克·里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林银行呢?

我们首先需要对金融衍生产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金融衍生产品包括系列的金融工具和手段,买卖期权、期货交易等都可以归为此类。衍生资本期货交易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较少的保证金做大笔交易,如运用得当,可用低成本获取高收益,因而这种交易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具体操作起来,又可分为远期合约、远期固定合约、远期合约期权等。这类衍生产品可对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如石油、金属、原料等,也可对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如货币、利率以及股票指数等。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并不会增加市场风险,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如利用它套期保值,还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降低风险的对冲方法。

但在其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危险,即在特定的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纯粹以买卖图利为目的,垫付少量的保证金炒买炒卖大额合约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往往无视交易潜在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当,那么这种投机行为就会招致不可佔量的损失。新加坡巴林公司的里森,正是对衍生产品操作无度才毁了巴林集团。里森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味盼望赚钱,在已遭受重大亏损时仍孤注一掷,增加购买量,对于交易中潜在的风险熟视无睹,结果使巴林银行成为金融衍生产品的牺牲品。

炒卖金融衍生产品竟能令一家声誉卓著的大银行倒闭,其原因何在?

从表面上来看,主要原因似乎是一个年轻的交易人员的违规操作。但问题仅仅出在一个交易员身上吗?是谁给了他大到足以毁掉一个银行的风险权?这还应从其总部的管理与控制的疏漏中去寻找:巴林银行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巴林银行赋予了里森过大的权力让里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里森在新加坡独立操作,集操作权、会计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而监督巴林银行的英格兰银行却没有发现这个致命的弱点,这是巴林银行倒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下面来看看在巴林银行倒闭前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做套期保值的期货和期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经调查发现,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年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指数期货、日木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实际上所有的亏损都是由前两种合约引起的。

里森作为一个交易负责人,曾经通过大阪股票交易所(OsakaStockExchange)、东京股票交易所(TokyoStockExchange)和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买卖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由于差价有限因此交易量很大。通过这种风险较低的差价交易,也一度为巴林银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在年头7个月获利万美元。

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个星期的交易员金·王(音)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Fujibank)要求买进20手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操作为卖出20手,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手合约,并报告伦敦总公司。按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以掩盖这个失误。数天之后,日经指数上升,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里森当时年薪还不到5万英镑,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此后,类似的失误都被记人“”账户,随着失误的增多,里森更不想将这些失误泄露,因为那样他只能离开巴林银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备用账户使用后的恶性循环使公司的损失越来越大,此时的里森为了挽回损失,竟不惜最后一搏。

为了弥补损失,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户,但漏洞确实太大了。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想从此项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不过,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银行随时遭受极大的损失。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极为顺手。到年7月,他已将“号”账户亏损的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

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银行的历史也会被改写。但是,此时的里森又犯下了另外一个巨大的失误。

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账工作都积压起来。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数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万美元。在走投尢路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瞒这些失误。到了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号账户的损失,由0万、0万英镑,到7月已达万英傍。到了此时,他已成为其风险操作的傀儡。

自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将上涨,逐渐买入日经指数期货,不料年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应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以期翻本。

此时,里森觉得伦敦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在编造账目,却无人来制止他的行为。这些人都知道每天要求现金是错误的,但他们仍旧支付了这些钱。在新加坡,一些他的上司就在里森办公室的10楼之上,他们知道,假如万资金仅是因为里森同意便转离新加坡办公室,那其中一定是出了差错,因为他没有这个权力。里森的签字在任何支票本上都无效,更不用说支配那么多的钱了。此外,在东京,假如他的那些上司真正仔细分析了里森的所作所为,他们也应看出这是不可能的事。

许多同事都以为里森是个聪明的套利者,因为里森在2月的第一周赚了万美元的利润。他们梦想假如里森接着做,一年会赚5亿美元,大约是5.2亿美元的盈利。整个巴林集团一年也才赚2亿英镑,其中一半的资金又作为红利分出去。“假如尼克做那笔交易便换了这么多钱,我们真该关闭银行其他部门。”实际上,里森动用资金的数目早已非同小可,但仍没有人阻止他。2月份是分红的日期,人们等待的却只是一个弥天大谎。

2月6日下午6点半里森才返回办公室,一切看起来都还好。同事们都各忙各的事情,一个去饭店了,一个不知去向,一个一直留在办公室里,还有一个同事的桌子挨着里森的桌子,万一里森不小心他就有可能知道有关“”账号的事。里森打开了抽屉,整理那些单据,桌上的那些碎纸和胶水,都是他曾伪造领导签字时用过的。

在中国新年的最后一天,市场平静,人们还未正式工作,里森便从公寓里发出那些信的传真。一切简直顺利得令人难以置信,他用自己的剪刀、瓶胶水和传真机就创造出万英镑。而世界级的查账专家们竟也通过了这些数字。巴林银行,这个世界级商业银行被挖走了万英镑。大家正在讨论1亿英镑的红利。多年来,第一位非巴林家族人士将成为巴林银行董事长。而里森在新加坡一幢大楼的14楼上,一张办公桌旁边,把这笔钱减少了万英镑。

伦敦《金融时报》的一位记者来电话采访里森时问道:“你以为市场会保持如今的涨势吗?”里森说:“市场看起来不错,每个人都有机会调整一下以适应那场地震带来的影响。”“除了记录在案的生意外你还和谁在交易呢?”他回答:“这事当然不能告诉你了。问题就这些吗?我得走了。”后来便互道了再见。

此时里森很惊恐觉得这个记者开始识破其计划了。也许驻东京的这位记者能做出一些新加坡、东京或伦敦的任何一位巴林人士都办不到的事:把诸方面情况综合一下,分析出他的大阪买进情况,计算出这些套利在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中心(SIMEX)交易数额太大,实际上它却没有这么大容量。自从年以来,这些数字一直被隐瞒着。里森也被同事认为是赚钱机器,交易记录从未被检杳过。东京方面的业务更加顺利,这是因为这边的上司过分专注于自己的交易,以至于从未检查过里森的交易记录。当他们被告知里森已投资下套时,他们相信了他。他们只看到里森把日本大阪的买进又移回了新加坡,对此也没有多想。他们不觉得自己是监督者,更多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他的合作伙伴。因此,里森很容易地骗过了上司,又骗过了记者。

至于新加坡这边,交易人知道他在替他们隐瞒情况,也知道错误的“”账户上被做了手脚,但他们从未想过这些错误行为的后果,这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他们犯了错误,他们会获得保释,大家都赚钱,分得红利,他们正过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办公室里的职员们也从未意识到里森正在利用“”账号做着一些荒唐事。上司努力地相信里森能赚到钱,因为这有助于他的声誉,也可以使他正在增加的权力得到巩固。

里森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圆圈,又把它剪了下来。出于不同的原因,他写下每天和他说过话的人,这些人都努力使自己相信里森真能赚钱。他们也想从他这里获得好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给他施加压力去创造利润。在巴林人士名字的圈外,他又写下了几家报纸的名称。这些人本不应有任何理由相信里森会成功。现在他们全回去了,他们轻率地以为,既然花旗银行的文件表明有77.8亿日元的资金流动,那就证明巴林银行财富又增加了77.8亿日元——虽然这只是从巴林银行的一个账户转入另一个账户。市场走势好,里森赚了很多钱,众多报纸也都被一一骗过。

2月7日,里森做的日经期货量很大,JGB(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处于空头状态。此时他的资金特权已没钱了,指数仿佛是极不乐意离开1.85万点。他却完全忘记了其他客户,也忘了需要转账资金的申请,只是一心一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sd/44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