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体验秦岭从鳌山到太白山


(雨停了,站在遍地的杜鹃花中,往更远的山脊望去,滚滚的雾气从左边滚向右边又被山脊挡住,水气变为雾气从右边的山谷漫上山头。左上角飘忽不定的乌云几分钟后可能就会让这一切不可见。这张图我后期的时候斟酌了很久,还是没有裁剪。因为乌云,雾气,山脊,青草,杜鹃花,和岩石,这些加起来,是我真真实实在秦岭的体验。)

鳌山到太白山,鳌太线。这条户外圈略有名气的线路,给我的感动倒不是很多,没有什么叹为观止的绝景,也没有什么之前从没见过的新奇,更提不上铭记一生的感动。

以至于平时一出山就写游记的我,迟迟不知该如何提笔。

无法提笔是因为单纯的徒步日志未免过于平淡。

而我现在开始撰写的这篇游记,算是记录下我作为一个背包客而不是作为一个徒步爱好者,在这六天中的见闻。也趁这个机会阐述下我对徒步的一些想法。

(风女团老k阿丰塬丰第一次和伙伴们一起走长线,第一次分着背炉头帐篷药品食物,)

应该是五月初吧,大傻提出来要走鳌太。一开始我真没想过要走鳌太,更想走洛克线或者贡嘎环线。但是既然小伙伴们都对鳌太跃跃欲试,我也从来没有和朋友们一起走过长线,也就跟来了。

这次还是体会到,自己跟队与和朋友们一起跟队也是不一样的体验。从打包开始就有很多的不同。

自己打包总是独善其身,反正在山里生存靠的就是自己背的,一般情况也没什么脸面问别人要帮助。出了什么状况,包里都有应对对策,只要是背着包,心里就很踏实。

但是和朋友们一起走,自然而然就有公用的东西,自然而然就分着背。帐篷,炉头,食物,药品,等等。每个人都背显得很愚蠢,而分给朋友背的时候又怕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自己会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万一高原反应落在后面,朋友背着帐篷炉头在前队走得很欢;万一迷路需要原地扎营,而帐杆在朋友那里;万一朋友急需用药,而所有的药品都在我这里。很多万一在脑海里盘旋,最后决定还是分着背。

连这些信任都不给朋友,那以后还爬什么高山。我告诫自己。但是隐隐心里还是不踏实。

(在西安租了airbnb休息并做进山准备。最后我背帐布,路餐,朋友背帐杆,药品,炉头。)

一切准备妥当,在神舟租车租了辆凯美瑞逛了逛西安,享受了下让人不安刺激的道路驾驶体验。吃了顿羊排,唱了k,抽了包大苏烟,准备妥当,去俱乐部报道出发。(犹豫了一会,怕高反没喝西凤酒)

在俱乐部里见到了我们这次的领队秦岭名蛇。见到名蛇第一眼,我就觉得眼熟,气质很像我之前碰到的新疆的资深领队树。两个人都是脸圆圆的,戴副眼镜,圆滚滚的肚子,然后腿巨粗看起来特结实,和颜悦色笑眯眯的。

看到这个笑容我就更放心了,之前有说谣言封山警察拦路罚钱还拘留什么的,在我看来,跟着一个会打交道的地头蛇走,不需要担心这个。

事实证明确实不需要担心这个,但是要担心别的。

(第一次在山里枕着登山包睡觉休息,不是很舒服)

本来的计划是在山脚下的农家休息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出发。为了躲封山的警察,晚上10点半左右在乘车到达村庄后直接向山进发。为了不招人耳目,不打头灯,也不说话。

一行人背着重包,在乡间漆黑的夜里,沉默的行进。气氛异常的沉闷。而还沉浸在坐车来的时候郊游一般的氛围中的我,对这个落差不是很能适应。

进山后能说话打灯了,行进的速度算一般,没有很快。两个小时后,在山里的一片湿地斜坡,领队说原地休息,休息两个小时。

刚慢慢适应包的重量,身体才有些走热,突然停止休息让人有点不适应。不过凌晨时分困意十足,还是加了件衣服原地小鼾了会,然后听听同行的驴友吹吹牛。

此时海拔大约,在最后一段亚高原,我祈祷在上海拔后,还能如现在一样活蹦乱跳。

(这次除了一开始上有些不适应,后面基本没高反。第一天在营地感觉很哆定还有赤膊的余量)

我对高原特别的敏感。在四姑娘二峰的大本营里吃饭都喘不过气,在狼塔里没胃口头疼两天没有进食,在玉龙雪山头痛欲炸无奈下撤后隐隐头疼了两周。

美景多在高原,我至今见过最美的景色还是雪山。容易高反给了我一定的困扰但是并没有让我打消今后继续去高原的念头。怎么样不高反,成为我去高原前重要的课题。

-在四姑娘山,没有穿速干衣,喝了太多红牛。

-在狼塔,没有足够的饮水,夜里喝了太多冰水。没胃口的时候应急食物不够。

-在玉龙雪山,爬升太快,太兴奋,没有给身体足够的适应时间。

(红景天我试了两次,感觉并没有显著的效果,随即放弃。生蒜感觉还是有些用处。另外还有种处方药据说很管用,我没试,太麻烦。)

所以这次鳌太我是一套速干,3升的水袋不管今天走多远都灌满,带了接近30管能量胶,因为万一没胃口吃东西,能量胶还是能死吞下去的。然后不追前队,按自己的节奏慢慢走。

结果没高反,能量胶大多分给别人了。

(封山警示牌和告示,感觉也是说一套做一套,深山里没游客哪来的经济。清凉峰也封山我都去四次了,每次去村民都异常热情)

休息结束,上包继续前进。计划在营地睡两个小时,再继续前进。当海拔到2900左右的时候,我的高反如期而至,开始头疼。

高反的症状每次都有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每次相同的,就是感觉明明肌肉不酸痛,但是就是使不上力。我每次应对的方法,是不管多想休息多要继续前进,哪怕龟速也要保持行走。你的身体有多听话,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最好的考验。

马拉松大神Kipchoge说,itsnotallaboutthebody,itsaboutthemindandheart.(顺便推荐nike的纪录片breaking2)

我喜欢用这句话作心理暗示,让自己的身体服从自己的意志。:)

顺利到达营地,吃饭后睡了2个小时,高反感觉消失,之后再也没出现过。拔营前往导航架。之后因多名队员反映说太困了,就扎营在盆景园。

(走在盆景园营地打水的路上,回帐篷拿单反的时候已经起雾下毛毛雨什么都看不到了)

中午12点到达盆景园,扎营打水。打水点要走约15分钟,有大概脸盆大小的一滩活水。走去打水的路上,看到了鳌太第一处值得欣赏的景色。

之前被树木遮挡,去打水的时候,树木慢慢稀疏了,东南边就浮现出一片壮阔的云海。有些云海离你很近,但是你也会因此处于一片云雾缭绕中,看不清晰。而有些云海翻滚的很清晰,缺距离很远。而这片云海给人感觉在同一高度,又触手可及,很有秦岭自己的特色。而在西南方向,看上去是广阔的泛白的海,领队说是海市蜃楼。我坐在大水点旁的大石头上看这云和这海,恍惚间有一种身处天空岛的错觉。

回到帐篷,大概下午1点半左右,就开始下淅淅沥沥的小雨,躲帐篷里和朋友扯皮,怪无聊的。不过比起狼塔第一天晚上帐篷里我默默的数着还有几天才能结束,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扯皮吹牛聊八卦到晚饭,大吃一顿后蒙头大睡。

然而期间雨没有停,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出发,三兄弟在白起庙前合影)

第二天一早,旁边的队伍吵吵闹闹的,5点钟被吵醒。一开帐篷,大雾,没见过这么大的雾,能见度大概15米最多了吧。我和朋友去打水做早饭,还先掐了下指南针,怕找不到回来的路。

旁边队伍的领队是夜色。夜色之前我跟过一次队,有过一次在寒风中等大巴等了1个半小时不知所措的不爽经历后就再也不跟了。这次他们的队伍也出了差错,领队联系不上队员不知所措,下撤的队员不知道什么安排,有人想走但是背夫不愿意走了,等等。我们在旁边安稳的烧饭收帐篷,看他们乱成一团。

夜色能力是很强的,据说百英里越野拿很好的名词。看上去身体素质也是杠杠的,但是做领队的能力我保留意见。

天气决定了我们是拔营还是原地休息。在接近原定出发时间的时候,雨停了,雾也有些消散,决定出发去水洼子营地。帐篷都湿了,背包比进山的时候还重了不少。

如有神助般的捡了一个背包防雨罩,后面我的好运气在继续。

7点半左右,队伍出发。20分钟后,又开始下雨。忽大忽小,雨没有停,雾没有停,风没有停,一直到我们走到水洼子营地。

在我两接近两年的徒步经历里,从来没有过如此持久的雨。不禁让人怀疑哪里来的那么多水。

我的速干裤湿了,湿的内裤也湿透了,贴在身上一天,吃路餐的时候,我冷的咬牙切齿直哆嗦。据我所知,所有人的鞋子都进水了,踩起来像穿去泳池的吸水拖鞋,每一步都有噗呲噗呲的声音;手套都湿了,穿着也不是不穿也不是,有机智的姑娘把登山杖收起来手揣口袋里;冲锋衣也进水了,抓绒湿了一片。

事实证明,不管你的鞋子衣服是不是goretex,是不是始祖鸟猛犸象,雨下久了,还是会湿。

(第二天天气差,大家都没什么心思拍照。但是偷拍有洁癖的朋友上厕所是乐此不疲的,我在旁边笑成表情包)

而在大雾能见度15米的情况下,领队在接近营地的时候也小迷路了一会。不过没有迷路的鳌太好像缺少了点什么,这样也算达成了鳌太迷路的成就。

到了营地,我和朋友心情都不是很好,朋友说话夹杂着一股火气,唯一的欣慰是总算可以休息了。但是进了帐篷打开背包才发现我们还不能闲着。

换洗衣服湿了,更严重的是睡袋湿了。

还好这次我的睡袋湿腈纶棉的,穿上湿透的换的衣服,我在帐篷里摩擦衣服睡袋,当人体烘干机,大概2个小时后,睡袋和速干衣差不多干了,速干科技还是靠谱。裤子还是湿透的,但是我实在没心思在去捂干裤子。也管不了炉头是不是会烧着帐篷,就在帐篷里烤衣服鞋垫。

朋友比较惨,他睡袋是羽绒的,根本干不了。之后的几天都是在湿睡袋中度过的夜晚。

睡前大家情绪稍微缓和点,开始各种祈祷明天不要下雨。朋友求佛,说佛祖让接下来别再下雨,他原因19年底前跑完三趟全程马拉松。我默默地把lordsprayer和古兰经开篇背了两遍。

在这样的环境里,沉沉睡去。凌晨1点半,我起来上厕所。每个徒步的人都知道,半夜离开温暖的水袋在寒风中上厕所是种怎样的折磨。但是当时我对着寒风欢快的撒尿,因为雨终于不下了。

我把湿透的裤子用登山杖晾起来,叫醒朋友,告诉他雨不下了,然后安稳的睡着了。

(在水洼子营地,第三天早上的一抹阳光是多么的美好)

不知道是朋友愿意跑马的决心,还是佛祖,上帝或是真主显灵,当天早上不仅雨停了,太阳也出来了。我是真心的赞美大自然,感谢秦岭给我条生路。

只要不下雨,起雾刮风都没事。只要不下雨。。。

带着一份欣喜又忐忑的心情出发。确实有朝阳,但是雾气还是飘忽不定,远远地有人大叫乌云来啦,引起一大片卧槽声此起彼伏。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什么时候就开始下雨,毕竟昨天早上雨停了大概1个小时不到,然后下了一整天。

(第三天天晴,单反拿出来了)

不过最起码现在没下雨,藏在包里的单反就拿出来了。说到徒步带单反,有个故事不得不说。

年单身节的时候,没人约我,我也没人约。干脆报了个团,走昱岭关。想来在山野里没的吃狗粮也是极好的。就是这次旅程,我认识了好基友大傻。

单身节的徒步团,还是虐线,可想而知去目的地的车上满满的单身男的气息和怨念。在车上我连朋友圈也没兴趣刷,看看小说睡了觉,打算进山就一个人走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二天,我们全队20个大男人被一个人拉爆了(走得太快以至我们根本跟不上),她就是echo大神,我们队唯一的女生。

大傻和我在这途中就是因为跟不上她,而慢慢聊起来的,让我们两个最诧异的不仅是echo的体能,还有她行走的方式,左手大单反,右手登山杖。

徒步的都知道,双杖更省力,更好掌握平衡。而单反容易晃,又重又不容易掌握平衡。大神腔势(左手单反,右手登山杖),加上行走速度又快又稳,让大傻和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羡慕不已。

之后有次轻装大傻和我试了试大神腔势,各种不顺手费力。

但是这次,又一次的重装,也是第一次重装带了单反,我的大神腔势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感觉以后走长线,有继续大神腔势的一点信心。

(朦朦胧胧的群山,有清凉峰的景色的味道)

雨后的秦岭,有一股江南的山脉的味道。群山变得朦胧,一抹一抹的蓝色一圈一圈的荡漾。而在这群山中,秦岭山脊像一堵墙,分割了左右,挡住了左边的雾气,让右边的美景得以展现。三尖七尖也是山脊,武功山也是山脊,但是左右风景截然不同,我看到现在,也就秦岭。

顺利翻过大梁,梁1,梁2,梁3,天气很好,但是风还是很大。山脊上的风呼呼的吹,我冲锋衣上的帽子没带,昨天借的防雨帽又还给了朋友,风吹的我一阵头疼。就中间休息的时候,如有神助般捡到一定鸭舌帽,救命了。之后再没头疼。

(山中甚是寂寞,唯有朋友相伴)

之后经过了一段和明月山特别像的小松林,这种小松林特别烦,千奇百怪的树枝撞头,绊脚,拉包。队里有人崴脚,有人头上撞出一个大包。最后来到了营地。天气好,大家心情都好,有说有笑,看风景,掰手腕,吹牛逼,玩抖音,晒帐篷。几个领队甚至烧了一锅红烧肉。

我的好伙伴们不是很好运。两个人从体能来说都比我厉害,一个脚底被凸石撞出半个鸡蛋大的肿块,一个膝盖旧伤复发。我慢悠悠的走在前队和中队之间,只是在大脚趾那里磨出一点点的水泡。

不过伙伴们心情都不错,一个觉得这点肿块不算事,另一个在担心是不是真的19年底前要跑三次马。晚上烧了锅番茄蛋汤泡囊,安稳睡觉,一夜无雨。

(横向的云朵飘在梁1,梁2和梁3)

第四天,早上出了大太阳。我兴奋地把收帐篷的工作交给了膝盖伤复发的朋友,然后把打水的任务交给了另一个脚底肿块的朋友,就去拍风景了。在这几天里,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太阳是多么的美好。同时希望今天能艳阳高照一天。比起湿身,我宁可晒伤。

(清晨有蓝天有太阳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今天据说是鳌太的难点,在翻过塔1,塔2,塔3后,要爬一个九重石海,然后扎营在石河子营地。反正慢慢走,总归能到的。

一路顺利,中间很有个人风格的在塔1把另外两个人带入了错误的路,(已经数不清这种事情做了多少次了)然后笔直向上硬切了接近半个小时吧,回到了原来的路。

吃路餐的时候,我和伙伴们已经分开很久了。和一个海南的哥们一起休息聊天,他路餐吃真空包装的五香牛肉,我路餐吃果蔬干。在得知我的背包还比他重的时候,这反差让我一时无法接受。还好他很好人,分给我吃了些牛肉,久违的纯正的肉,让我欲罢不能。他说他带了5块进山,都快吃吐了。随机用山屋和他交换了一大块。

虽然山屋的价钱应该可以买三四块肉最起码了,但是我觉得很值,他应该也觉得很值,总之是双方都满意的交易。

之后还发生一个小插曲,一个大妈看到我戴的鸭舌帽,说我哪里买的,我诚实的说我捡的,她说她是卖这个品牌的店主,这个品牌是她家的。我哦了一声继续往前走。

(九重石海,来自丹阳的警察大哥帮我拍的照片,多天高原,脸已经可见的肿了)

鳌太之前的路,我都不是很陌生。一开始的机耕路,然后上山的普通山路,梁的横切,小松林的泥路,类似的路总归这里那里都走过,不陌生。走起来总是让人回忆起以前的一段徒步,以至于缺少了新鲜感。但是让我走起来最有乐趣,最好玩也是最特色的一段路,莫过于九重石海。

到九重石海下,已经是下午3点。在塔1走错的路差不多耽误了我分钟。但是时间上还算来得及。

起雾后望不到山顶,满眼的都是大石头,看不出前队走出的脚印。我问领队怎么走,领队手往山顶一指,说看到了么,我说没有,他说就那个方向,直线,往上爬,最快,别拐弯。我一听,乐了。还有这么有意思的路。指南针往山顶设了下方向,吭哧吭哧往上爬。

由于体重大,背肌差,我一个正规的引体向上都做不了。去岩馆攀岩也是只能爬最低级的一条线。但是这次背个大包,自由的爬大石头要累计爬升海拔米左右,给我一种自己是攀岩高手的错觉和满足感。爬完后意犹未尽,虽然爬的慢,但是还想爬。

(在九重石海膝盖受伤的健身大哥,看起来比我壮两倍,体重比我轻快30斤。一瘸一拐的走在高山杜鹃花从中)

然后远远能看到营地,就走走停停拍拍,好不惬意。

到了营地,搭帐篷打水,队里受伤的有好几个,膝盖,肌肉。我脚肿的伙伴膝盖抽筋了,膝盖旧伤复发的伙伴高反严重了,一片忧心忡忡之中。。。。。我拿出了之前交换的牛肉。大家笑得像个天真的孩子,都夸我牛逼。还给了我包山屋,问能不能再去换块牛肉。

(帐篷中吃饭,鳌太6天中最美的一顿)

用瑞士军刀把牛肉切片,一半大家分分吃了,另一半下到了锅里,煮了两包辛拉面,放了些下撤的人不要的脱水蔬菜(里面还有虾米),再泡了点囊。同时用炉头在帐篷里烤火取暖,大家美美的吃了一顿,连汤都不剩。中间抢面抢肉抢汤喝自然是一番乐趣。

最难的一天过去了,第五天九点钟才拔营,大家该晒太阳晒太阳,嗲的很。

万仙台,雷公庙,跑马梁后,到拔仙台,大爷海。一路顺利,没雨但是大雾。

(万仙台,就是一堆石头,据说出事概率最高)

过了万仙台,被领队叫住。说前面是最容易出事的地方,跑马梁要一起走。大概等了20分钟?深圳还是东莞做销售的一个哥们来了,说不想停,想走,说刚走出状态想追前队,此时估计和前队距离最起码1个小时吧。大家劝他别走了追不上了。

这哥们特有意思,尤其是他夸人体力好的方式。第三天的时候在营地,说前队的走得太快了,不是人,是牲口。之后一起走跑马梁的时候,他开始讲述自己如何去东莞的太子酒店?说下山后一起叫92年的妹子玩。

聊天聊开了,大家开始说起鳌太出事的人。鳌太出事的人数确实不少,近几年好像死了不少人。但是很多讨论的口吻我不是很喜欢。大自然是严酷的,山里出事,一方面自身有错误,另一方面是运气不好。很多徒步的说起鳌太死多少人,给我的感觉是为了凸显自己走完鳌太有多厉害。我倒是希望大家能有那个素养把自己的牛逼不建立在他人的失败上,尤其还是悲剧的时候。

(拔仙台上,我手表显示海拔)

过了跑马梁,我就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了。上了拔仙台,大雾一片,真是没什么看头,权当凑个热闹。这里已经归属为景区,已经能看到一两个穿牛仔裤nike鞋上山的胆子大的。上拔仙台唯一的收获,大概是第一次在海拔还能活蹦乱跳没有高反吧。

在拔仙台下,领队碰到一个女生,劝阻她别上山,大雾易迷路,没听。之后没见她下山。我也没去找,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附近高山客栈的老板说下午5点还不见人就上山找。

在大爷海的高山客栈里集合,大家决定第二天走全程还是缆车下山。我和伙伴决定走景区下山,鳌太该看的景色也都看了,安全从景区下山。

走全程的和走景区的,当天就分别了。大家聚在一起,精神放松,各路扯皮。说见过自由潜不带配重潜米深的,说有见过每天要喝瓶啤酒的,反正大家都很开心。我们的领队老王和大家分享他走克勒青河谷29天负重80斤的故事,听的大家心神向往。

大爷海-大文公庙-小文公庙

在小文公庙里休息一晚,打开5天没开机的手机,看看世界杯的进程,睡床竟然有一些的不习惯。

(告别鳌太的景区蓝天)

从景区下山,到西安市内大概下午1点。三个人背着包先跑去找好吃的。在西安市中心,一个叫西安SKT的卖奢侈品i的商场的顶楼,我们弎背着大包,散发着六天没洗澡的味道进了家景观餐厅。一顿乱点才人均出头,不禁感叹物价的不同。

然后澡堂,酒店,火车,回家。

鳌太的风景,说实话一般。没有玉龙雪山,四姑娘山的惊艳,没有狼塔冷酷,没有清凉峰委婉,没有武功山秀美,甚至连三尖都比不上。只有偶尔的这里那里,让人感觉到,哦,秦岭的特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多变磨人的天气,着实给我上了一课,积累了挺多不错的经验,顺便很好的锻炼了大神腔势。

和伙伴们一起走,比起自己一个人走,精神上明显要放松些。碰到什么事情有个人搭把手,还是很舒服。哪怕是烧面给朋友吃,自己心里也很满足。

一如既往的,也要感谢:领队,就虐线来说,真的算很负责人的领队;同行的队友,感谢大非姐帮忙要上海美女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sd/83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