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牛镇牛村牛山牛桥常州历史上共有23


无论是家喻户晓的牛塘镇、奔牛镇,还是鲜有人知的牛婆巷、牛皮巷,常州地界上到底有多少带牛的地名?不查不知道,一查真不少。记者走访了常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还查阅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结果发现,常州历史上共有个地名带有牛字,“牛镇”“牛村”“牛山”“牛桥”,一样也不少。

一个是雕刻之乡,一个是教育重镇

经济强镇牛塘和奔牛,软实力同样很牛

牛塘和奔牛,都曾多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硬实力牛,自不必多说,两镇的软实力也是各有各的牛。

牛塘,牛在工艺美术

“牛塘是象牙雕刻之乡,素有‘象牙浅刻甲天下’美誉的浅刻艺术主要就集中在我们镇。”牛塘镇党委宣传委员刘丽芬介绍。“几十年来,以牛塘工艺雕刻厂为开端,传统的象牙浅刻技艺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升华,涌现出了萧剑波、倪久晋等国内外知名的雕刻大师。也因此,常州象牙浅刻于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刘丽芬说,当时成立雕刻厂是为了创汇,所以产品以出口为主。“一开始,厂里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有机玻璃,后来为了增强创汇能力,开始使用名贵的象牙。”

到了20世纪90年代,雕刻厂改为承包制,很多象牙浅刻传承人成立了个人艺术工作室。最红火时,在牛塘仅湖滨路镇区段两侧,驻有4位国家级、省级牙刻大师,全镇牙刻工艺从业者不少于人。

年底,以动物保护为主旨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正式出台,牛塘象牙浅刻行业顿时“停摆”。牛塘镇党委政府在《通知》下发不久即组织多次行业座谈会,为牙刻行业找寻“最佳解决方案”。

“与政府一起努力的,还包括萧剑波等在内的一众象牙浅刻大师。”刘丽芬回忆,新政公布后,萧剑波等人为应对行业巨变,想了许多办法,如用有机玻璃、仿象牙树脂、牛骨等替代材料进行雕刻,还有一些人尝试着将浅刻的技艺运用到红木小件上。后来,启用猛犸象牙替代象牙进行浅刻创作逐渐成为业内共识,工匠们针对猛犸象牙的缺点对雕刻工艺进行改进,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后,成功雕刻出一批极具观赏价值的作品。

年,以“大师联合、资源统筹”为建会初衷的牛塘镇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成立。“协会除了带领会员参加各类工艺美术活动、加强创作和交流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牛塘的大师联合起来,一起寻找象牙浅刻技艺的承载平台,边实践,边传承,把牛塘的象牙浅刻技艺发扬光大。”刘丽芬说。

奔牛,牛在教育资源

奔牛牛在哪?当然是教育!在奔牛镇党委宣传委员周敏看来,奔牛作为新北教育发展的排头兵,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完整教育链,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是这座千年古镇的一张靓丽名片。周敏介绍,年区划调整划入新北后,全镇上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巩固延伸优质教育链,逐渐形成了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相互衔接,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相互补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齐头并进的优质完备教育体系。

奔牛实验幼儿园坚持“播种爱播种力量”的办园理念,打造“有心有趣有研究”的教师群体,形成“乐享童年主动学习”的教育品牌;九里幼儿园以爱为核心,着眼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每一个家庭提供满意服务;奔牛实验小学以“给你一个美丽的今天,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为愿景,年成功创建市新优质学校;九里小学以“恩泽生命”为办学理念,培养具有阳光心态、健康体魄、责任意识的地球村小公民;中天实验学校践行“百炼成钢”校训,弘扬“千锤百炼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奔牛初级中学以省级示范初中为办学目标,学校呈现蓬勃发展新样态;省奔中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达线率99.8%,本一达线率78.6%;常州航空技术学校成功创建对口单招综合高中,年首届对口高考取得丰硕成果。“这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无疑让奔牛百姓有了满满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

为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奔牛商会不久前还成立了“银杏”教育发展基金,为促进奔牛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搭起了新的公益平台。周敏介绍,今后,该基金会将持续表彰奖励为奔牛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师生,激励全镇各学校争先创优,进一步加快师资人才培养。

在常州历史上,这些村巷都曾姓“牛”

“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地名来传诵和昭示的,而作为地名文化中最具标识度的村与巷,更是以实体化的方式延续着千年古城的历史脉络。”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戴亚君打开《常州地名历史文化大辞典》向记者展示,“你看,在常州历史上,这些村巷都曾姓‘牛’。”

戴亚君举例说,牛角尖是一个古街巷名,曾名“先进巷”,据清光绪志记载在武进县子城厢,东西走向,因地形似牛角得名。在20世纪80年代,牛角尖东接坎宫弄,西南接百花楼,全长35米,巷宽1.1米。其东有荷花池,西近进贤坊,南为百花楼,后经改造被废。原址就在今天的荷花池公寓小区内。

又如牛婆巷,也是旧巷名,原址据清光绪志记载在武进县西右厢,东起大马园巷,西至民宅,约位于今钟楼区南大街街道长安大厦一带。因巷内曾有牛磨井,后音讹为“牛婆井”,而得名。年后因城市改造,已不存在。

牛皮巷则是古村名,约位于今新北区河海街道阳光社区一带。与此类似的,还有牛肥巷和牛角湾,都曾是自然村名,如今分别属武进区雪堰镇楼村行政村和新北区春江镇黄城墩行政村。

牛头、牛肩、牛腿,3座山均因形得名

“山,本身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地平线上起伏连绵群峰的线描,有3座峰头。”戴亚君说,常州的3座“牛山”也都是因形得名。比如牛腿山,在天宁区郑陆镇东北部,为舜过山向南支脉,山形似牛腿,今为天宁区与江阴市的界山。

在武进区雪堰镇雅浦村旁,记者看到了牛头山,主峰约有60米高,旁边还有两个30至40米高的小山头,山上种满了果树。雅浦村党总支副书记钱凤霞告诉记者,这山原名“下埠山”,因山形似牛头得名牛头山。雅浦村是有名的柑橘之乡,所以牛头山上最多的便是橘树,“每到金秋十月,橘子成熟,漫山遍野都是黄澄澄的。”

“离此地不远,还有一座牛肩顶山,同在雪堰,但比牛头山要高得多。”在钱凤霞的引导下,记者在龙泉山东南方向看到了牛肩顶山,山坡上同样栽满了橘树、桃树、梨树等果树。据当地村民说,牛肩顶山是武进最高的山,有近米高。

3座“牛桥”背后,都有暖心的故事

“常州的‘牛桥’有3座,即牛郎桥、牛塘桥和奔牛天禧桥,都曾经历多次重建。”戴亚君说,比如牛塘桥,今桥是年重建的三孔人行钢筋混凝土桁架桥,而宋朝时它曾是木桥。清同治三年地方集资,历时8年建为独拱石桥。因长工籍顺捐资最多,故俗名“长工桥”。

奔牛天禧桥位于奔牛镇中心,横跨京杭运河,是连接运河南北的交通主干道。“最近一次重修是年,中天钢铁集团捐资0万元,鼎力支持天禧桥的重修工作,历时8个半月,一座米长的钢管系杆拱桥全面建成。”

牛郎桥原位于东安镇香泉村的塘里自然村牛郎庙,与牛郎庙东西两桥鼎立,素有“百步三桥”之称。该桥始建于明代中叶,传说香泉北塘有个叫谢阿三的孩子,自幼失去父母,以放牛为生,大家都称他为“牛郎”。一天夜里暴雨倾盆,牛郎冒雨跑到田里,将稻田缺口筑好,天亮后人们以为神仙所助,后来才得知是牛郎所为,非常感激。嘉靖末年,牛郎削发为僧,圆寂后,当地百姓崇敬其高尚品质,在此地建牛郎庙,庙旁的桥也称牛郎庙桥。

本版文图龚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yl/106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