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发展的漫长历史,大国、强国对于国际秩序的塑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战以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主导国际秩序,造成了巨大的财富和文明的消耗;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认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加快推进,多边共同利益显著增加,但世界并不那么太平。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日益巩固,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国家。美国凭借独一无二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对全球事务实施干预,在客观上发挥了一定的势力平衡作用。
不过,尽管美国政治团队也不断有变化和更替,但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冷战思维残存和霸权主义思维的左右。对世界多样化的文明、不同的发展和治理模式缺乏必要的尊重,抱有美国模式放之四海皆准的心态。对他国政局实施干预已是美国政治团队的家常便饭。而他们实施对外干预,多数情况下并不是靠经济力量和武力手段,而更多的是依靠他们手中的那只大喇叭,靠的是谎言和谣言。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向全世界推销其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夺取精神优势,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行为太自负,不尊重他国固有文明和治理模式的现实性,甚至搞强买强卖,理所当然地就要遭到反对和抵制。近年,美国凭借军事强力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国搞“民主输出”,目前已过去多年,却只见灾难,不见成效。当年苏联解体时,美国建议搞“休克疗法”,结果是只见休克,未见疗法。
当过美国多年殖民地的菲律宾,受其文化浸润算是深厚了,但其经济社会发展,至今乏善可陈。可见,美国一面高唱民主自由,大搞美国模式的图腾崇拜;一面为满足自己的霸权诉求,不惜对主权国家动用武力。
而在所有武力干预之前和干预之中,优先动用的利器还是他们掌握的那只大喇叭。人们看到,这只大喇叭传布谣言和谎言,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文明进步,而是增添了死伤和混乱。
一、为了油桶的谎言和谣言
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发表国情咨文,向全世界声称:伊拉克正在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支持恐怖主义。他并且信誓旦旦地说,美国已经掌握了的确凿证据,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拥有足够“杀害好几百万人”的炭疽菌,足以使“数百万人死于呼吸衰竭”的肉毒杆菌,以及足以“杀害成千上万人”的化学武器,对美国等国家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凭借这些谎言,当年4月9日,布什在没有获得联合国支持,在大部分国家反对的情况下,公然命令美军从空中和地面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导弹飞机把伊拉克许多城市,包括首都巴格达的军用和民用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系统等,炸得稀巴烂。美国主导的媒体则不停地向全世界实时转播攻打伊拉克的“美国大片”。
当美英联军占领伊拉克,伊拉克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之后,就到了“谣言止于占领”的时刻。由于其最初宣布的攻打理由早已天下皆知,此时不有所交待也不行,但美国政治团队的交代却让全世界大跌眼镜。年布什总统再次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美国武检人员在伊拉克搜寻了数月,并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年1月1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再次宣布,美国在伊拉克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寻找活动告一段落。到年5月,布什总统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公开承认,做出大规模军事进攻伊拉克的情报是错误的,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较早的年10月,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一份报告中总结道,“伊拉克在年单方面销毁了它未公开的化学武器库”,并发现“没有可靠的迹象说明巴格达又重新恢复生产。”一位未透露姓名的CIA官员后来说,“布什一点也不关心这些情报。他已下定了开战的决心。”
令人惊讶的场面是,尽管布什政府使用了谎言和谣言,但美国政客们从不为此脸红心跳。布什坚持说,入侵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仍然是正确的。不过入侵的理由改变成了:萨达姆是“独裁者”,是欺压伊拉克人民的“罪人”。所以,美国出兵是为了解放受压迫的伊拉克人民,要给伊拉克人民“民主、自由和幸福。”
而全世界和美国人似乎都明白,布什执意要攻打伊拉克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海湾地区是世界大油桶,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2%,伊朗占11%,伊拉克占10%,科威特占8%,四国合计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51%。显然,美国把自己的一只脚插入伊拉克,就可以凭借强大军事优势控制海湾地区,控制全球的石油定价权和其背后的利益。还可以借此树立样板,向伊斯兰国家推销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伊斯兰世界。
伊拉克战争,只是美国重新布局中东版图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结束。年初,利比亚街头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要求政府下台。美国马上断绝了和卡扎菲政权的官方联系。随后,在美法两国主导下,西方媒体夜以继日、连篇累牍地播报利比亚反对派的活动和主张,而淡化甚至封堵利比亚政府的声音,为武力干预做准备。
利比亚与美国在伊战后曾经保持的短暂“蜜月期”宣告结束。彼时,美国为了奖励利比亚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于年5月宣布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删除,年起两国官员热络互访,年9月首肯卡扎菲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长篇讲话。时过境迁,15个月之后,美国政治团队手中的“中东剧本”已由“奖励听话者”换成“拔钉子”了。
为攻打利比亚并促成政权更迭,美国等西方国家及媒体再次使用谎言和谣言战术。美欧领导人一方面说,“不要出动地面部队”,“不准备对卡扎菲斩首”,“战争不是首选”,“战争领导权未定”,“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另一方面,战争有条不紊地推进,领导权也行使得很好,平民频遭伤害甚至死亡,卡扎菲更是死无葬身之地,至于地面部队,更是有说不清楚的谜团。
为了欺骗世人,美国把军事干预包装成“人道主义行动”,说参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领导者,要满足国际上的意愿;说美军干预行动是为制止卡扎菲对他的人民进行武力镇压。这些言辞被西方媒体不断重复,让公众不得不信。
美国除了运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实施信息轰炸,还利用“推特”和“脸谱”等互联网工具的优势,为中东一些国家的反对派充当“放大器”,为街头骚乱火上加油。突尼斯、埃及、巴林、叙利亚和利比亚的骚乱,都有美国政界的暗中推动。
二、为了美元霸主的谎言和谣言
欧洲时间年10月31日,20国集团国家领导人齐聚法国戛纳商议解决欧债危机;美国时间的同一天,在美国上市的全球曼氏金融控股公司(MFGlobal,世界最大的期货交易商)申请破产。而破产的诱因,是评级公司穆迪、标普和惠誉同时将曼氏公司的评级降至“垃圾级”。
众所周知,三家评级公司都有着深厚的华尔街背景,除惠誉在纽约和伦敦设立双总部外,穆迪、标普的总部都设于纽约。三大评级公司在美国监管体系维护下,形成全球垄断,以“经济温度计”的名义给全球的公司、机构甚至国家打分评级。三大评级机构其实具有了对外干预的超媒体力量。
年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西方金融危机,不断向欧洲转移,三大评级机构可谓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冰岛到希腊,再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都因三大评级公司的打分而加重危机、不可自拔;甚至连英国也受到标普将其列入负面信用名单的冲击。事实上,美国评级机构长期压低中国的信用评级,从而增加了中国的海外融资成本。
对于金融危机中三大评级公司的火上浇油、不负责任的做法,美国本土的一些有良知的人士也提出了批评。在年10月22日的听证会上,部分国会议员们指责三大评级机构是盲目跟随华尔街“发狂的暴徒”,“是制造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三大评级机构也被迫承认他们长期在犯“道德错误”,并承认向市场提供了虚假的评级信息。
由于曼氏共拥有63亿美元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以及爱尔兰债券,占总资产.5亿美元的15%,它的突然死亡,直接打击欧盟挽救经济的努力。而曼氏倒闭,受美国政界影响的评级公司起了落井下石的作用。欧洲要想摆脱危机,就必须认清美国的真实面目,丢弃对美国的依附关系,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对待评级,美国同样持双重标准:三大评级公司若对美国以外的国家主权债务降级,美国往往乐观其成;在评级机构此轮对欧洲债务的攻势中正是如此。而当评级机构伤及美国自身利益时,哪怕是评级机构被迫做做样子,美国政界也是不允许的。
美国时间年8月2日,惠誉、穆迪先后宣布,维持美国的3A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美国的前景展望定为“负面”;8月5日,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随即对标普进行指责,称标普的计算方法“令人震惊地缺乏常识”,且作出了完全错误的结论。随后,美国证监会启动对了对标普的大范围调查。
年六七月间,美国朝野两党联合主演了一场“国债违约大戏”。奥巴马总统先是向世界吹风即将发生债务违约,然后约见两党领袖商谈,之后宣布两党达成提高债务上限协议;再之后众议院、参议院表决通过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使违约风险瞬时化解。
其实,美国声称要违约完全是谎言烟幕弹,一为引起世界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yl/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