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大,被誉为劳模的摇篮,培养了以包起帆、李斌、徐小平等为代表的多位劳模。传承劳模精神,争做大国工匠,是新世纪二工大学子的追求。这个暑假,瞭望社的成员们采访了文理学部公关奖学金特等奖获得者倪萍,看她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学劳模、做工匠”。
采访对象简介
倪萍,女,中共预备党员,14公关A1班学习委员。曾任校团学联考评部副部长、文理学部团学联办公室副主任,多次获得校奖学金(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上海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特等奖),同时还多次获得优秀团员、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曾参加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目前正处于实践阶段。
采访
正文
承担责任,做好学生干部
大一刚入学时,倪萍参加了学校的入学教育,这其中也包括劳模包起帆的讲座。那时,她心中就立下志愿,要用实际行动学好本领,做好工作,争做一名新世纪劳模。
入学后不久,倪萍就参加了班委竞选,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她也积极承担着一份学生干部的责任,在担任班级学委的过程中不仅周到地为同学服务,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自己。除了班级事务,倪萍还担任学院团学联学生干部,认真组织学院举办的大小活动,沟通联络、撰写活动方案,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学生干部的担当。
积极参赛,培养专业能力
倪萍在专业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三时,被学校推荐参评上海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奖学金。当时,她的任务是一星期内制作一份详细的策划案。而在那段时间内,恰逢专业课大作业密集期,加上上课、兼职,她的准备时间非常紧张。策划案中包含了很多板块,例如:背景调研、活动方案、PPT等,倪萍和团队的同学一起合作,商讨、确定主题,明确分工,在写策划案的过程中,她不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从多方途径收集数据,辨别数据的可用性,赶制最后的PPT。在经过几个日夜的忙碌后,她终于赶在截止日期之前将策划案上交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不断调整、修改、完善的策划案让倪萍拿到了上海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特等奖学金。她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正是在于精益求精,能做到最好就做到最好。我想,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大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体现。
重视创新,寻找问题突破口
倪萍十分重视对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她在专业老师朱小麟的鼓励下,和小伙伴组团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选择的主要方向是公益这一方面。她所在的团队,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继完成了前期的选题、情况调查等工作,并且在找到突破点之后,写完了申请报告。
现在,她们的项目已经取得了入围资格。目前,这一项目正处于实践阶段,还有待撰写后期报告,且已申请到项目金额。倪萍在采访时告诉我们,创新就是当你接到一项任务时,你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它,还应该想想在完成的过程中存在什么新的问题,这些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要创新,首先应该具有深厚的积累,其次就是具有创新意识,思维不能太呆板,应该思考还有什么突破口,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完善。
学姐寄语
采访的最后,倪萍学姐提出寄语:
1、大学生活中,应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清楚自己在大学阶段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2、有了目标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追求,不轻言放弃。
3、尝试在创业中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惧怕失败,经历更多挫折和困难才能更快成长起来。
笔者感受
通过对倪萍学姐的采访,我们对学模身上的拼搏精神有了更深的感受:学劳模做工匠,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全心全意、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学会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新的、前人未曾注意过的问题,深入思考,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在倪萍身上看到的工匠精神。
采访
曹立成、宋叶
赞赏
长按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yl/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