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迎新工作结束后,有多位研究生新生来到园子里,为学院增添了一抹青春的色彩。作为组长,我主持了昨天的迎新会,一个多小时下来,院领导们的分享让我也十分受益,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时松海院长提到的“拥有自己的identity”。
在维基百科上,identity的英文释义是thedistinguishingcharacterorpersonalityofanindividual。换句话说是,当你在职场上第一次和别人见面时,你是怎么介绍你自己的。我想你大概率不会说,“我擅长打扫卫生或爱玩电游”,而应该重点介绍自己圈子和代表性成果。
“圈子”,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外部资源。是否能进入一个圈子并获得业界的认可,是你获得identity的第一步。记得李稻葵老师讲过一个故事:一位他的好友要转到金融界,他为了进入圈子,就老老实实按照各大金融公司的通讯目录,一个个电话打过去介绍自己,希望能和这些金融界大佬们见一面。结果自然是有一堆的拒绝。但在他一个多月的坚持下,还是有大佬们看到了这位年轻人的执着和热情,于是就把机会给了他。最终,他一步步走进了金融的圈子,成为了业界的翘楚。
以我自己为例,我有两个圈子——一个是职业规划和coach的圈子,我的博士论文课题也是围绕这个圈子来完成的;一个是心理的圈子,这个是和我日常的工作息息相关,每天都要用到,能把兴趣和工作紧密结合,又能切实帮助到同学,是我最为欣慰的地方。这两个圈子有个共性,都是对人感兴趣,都能充分发挥我的优势。
说回到这次分享的初衷,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圈子”——生物领域。这个圈子分类更细,每个细分学科的分支都有他们自己的学术圈,那么你首先要定位到某个圈子里。也许有那么一天,可能圈子会来找你,但早期还是需要你主动出击,先找准自己的圈子。
进入到圈子只是第一步,也并不意味着就有自己的identity。接下来你需要有代表性成果,即representativeac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zz/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