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猛犸象 > 猛犸象的天敌 > 高寒地区城市家具规划设计探索以西海镇城市
当前位置: 猛犸象 > 猛犸象的天敌 > 高寒地区城市家具规划设计探索以西海镇城市
输
_城市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也是影响城市环境面貌的重要要素。由于高寒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城市家具普遍呈现“布局方法模式化”,“设施体验较差”,“可达性较低”等问题。本文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以“使用属性+形象属性”为视角,从选址、布局、材料等多个方面,提出高寒地区城市家具的规划方法和设计要点。同时以西海镇为例,结合当地人群活动特征,提出高寒地区城市家具的规划设计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基本的功能要求,并针对其城市家具的现存问题与城镇未来发展方向,打造契合地域要求的城市家具规划设计方法。
高寒地区、城市家具、规划设计、西海镇
__01
_高寒气候对城市家具的影响
高寒地区由于所处海拔较高,冬季时气候寒冷并且伴有霜冻,使得城市家具极易冰冻或损坏。同时霜冻、道路结冰等使居住人群的出行受阻,人们尽量避免冬季到室外活动,城市家具因此受到较大影响,需要及时做出与之对应的改善设计。
___西海镇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地处高海拔、寒冷地区。常年处于低温状态,年平均气温仅0.3℃,昼夜温差大,积温少、辐射强;平均海拔m,日照时间长并伴有极端天气,高寒气候特征十分显著。
基于高寒气候特征下的西海镇人群活动呈现出极强的季节性,尤其在冬季,除必要的出行活动(包括工作、就学、购物、就医等)外,居民出行次数明显减少,整体特征总结为:
1
活动时间和频率大幅下降
由于冬季公共空间环境较为冷清,随着温度降低居民平均活动次数明显减少,设施使用率下降,呈萧条状态。据实地调查发现,西海镇居民的冬季外出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9:00-11:00和下午15:00-18:00,冬季夜间活动(20:30以后)基本为零。大量人群减少了冬季户外活动次数,多数老年人虽仍坚持锻炼,但缩短了单次活动的时长。
2
就近选择活动场地,有明显趋光性
由于冬季多雪,路面较滑,行走不便,人们可接受的步行路途会低于通常情况下m的路程,达到~m,有就近选择活动场地的趋势。同时因气温较低,人们相比于其他温暖地区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趋光性,多集中于有阳光的场所,如阳光可照射到的宅前绿地内。
_图1西海镇人群活动地点
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_3
出行方式更倾向于公共交通
调查数据显示,在冬季,西海镇约有58%的居民选择经常乘坐公交车,约31%的人偶尔乘坐,仅有11%的人从不乘坐,由此可见冬季乘坐公交出行的人数居多。但针对问题“是否会在寒冷天气下放弃等公交车而选择其它交通工具?”,约有53%的居民选择偶尔弃乘,40%的市民选择经常弃乘,仅剩7%的市民选择依然乘坐。由此可见,针对“公交候车亭”这类城市家具的优化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4
冬季人群活动数量大幅减少
西海镇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气候条件温和的旅游旺季中,可承接大量旅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降低,气候条件逐步恶劣,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本地居民也鲜少外出活动,冬季城市活力明显降低,呈现出活动人群“夏季多,冬季少”的季节周期性变化特征。
___上述特征(高寒地域特征与人群活动特征)对西海镇城市家具的规划设计影响很大,其在规划设计中应满足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和在恶劣环境中的耐用性。同时,应充分结合该气候特征下的人群活动规律,以消除人们对寒冷环境的畏惧为目的,潜移默化的加强城市家具对人群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高寒气候为城市家具的规划设计带来了特殊的影响,使其具备的特征、功能如下:
___1
可被“直接使用”
F.L.赖特认为:“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故事。”对材料的精准认识是城市家具设计的基本环节,在高寒地区尤为重要。高寒地区城市家具需适应低温气候环境,具备强大功能性,可向人们直接提供服务。
_图2暖性材料制作的城市家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_2
视觉辨识度较强
高寒地区因全年冬季时间长,大部分时间自然景观较为萧条,暖色调并带有厚重、敦实之感的城市家具可以增加亲切感,更易引发互动。同时,醒目色调的城市家具在茫茫白雪中更易被发现,大大提高辨识度,也方便了使用。
_图3色彩醒目的信息服务设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_3
多项功能趋于综合化
高寒地区一年之中温差较大,只有让城市家具的功能越来越综合化,才能缩减和弱化城市家具的使用空闲期,进而节约建设成本与维护成本,实现功能效用的最大化。
_图4不同季节可发挥不同功能的城市家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_____02
_高寒地区城市家具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
2.1
规划设计理念
____高寒地区城市家具规划设计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重点就是要以人为城市家具的服务核心,与人的尺度、心理、体感及行为活动等相结合,使其布局恰当并具实用价值,同时满足居民及游客的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_____2.2
规划设计原则
____1
选址满足避寒要求
城市家具选址应确保人群在使用城市家具时的温度舒适性。通过日照分析、风向风速数值模拟分析,将城市家具优先选在日照充足(如向阳面的人行道)、冬季风速较低的地段,避免接近频繁产生近地高风速的位置,避开建筑阴影区,进而削弱冷空气对人体的影响,延长人们户外活动时间。
2
布局标准适当调整
高寒地区的气候环境会对人群的空间可达性产生影响,科学合理的城市家具布局可吸引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就近到户外进行适当活动。与非高寒地区不同,该地区应结合市民需求适当缩小部分设施布置间距,并切实有效的对人群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按需配置各类城市家具。
3
材料的恰当选择
高寒地区城市家具在选材上应具备耐腐蚀性强、导热性小、耐低温、可回收利用等特点。由于冬季寒冷,可大量采用具有温暖质感的木材,表面加以处理之后提高其耐腐蚀性;PVC、纤维、木塑复合材料等人造材料造价低廉,适用性强,也可以广泛用于高寒地区的城市家具中,此外,还可适当结合当地的特色材料。
4
倡导一体化设计
使一个基本构件在不同时段、不同季节衍生出丰富的扩展系列,是高寒地区城市家具设计中非常需要重视的特点。同时提倡不同家具设施的一体化设计,既节约了用地,消除整体外观上的凌乱感,又可发挥组合家具的附加价值,进而降低城市家具的损坏几率。
图5可根据季节更替变换功能的“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
创新设计的融入
高寒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强调节约环保、可再生、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发挥自身特色,开发并采用新能源提供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将其充分运用到城市家具的设计中。
____03
_西海镇城市家具规划设计探索
3.1
西海镇城市家具规划设计现状与问题分析
_西海镇地处高原高寒地区,高寒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作为中国著名原子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首个对外开放核武器试验基地。随着国家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倡导,西海镇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日益凸显,并得到广泛宣传。
但针对西海镇所处的高寒地域环境及当前的城镇发展定位,与之配套的城市家具的规划设计现状却不甚乐观,明显缺乏对高寒气候特征的适应性考量和面向城镇未来发展的“智慧化”城市家具的应用探索。
主要问题如下:
___1
老化严重,布局混乱,冬季可达性低
由于使用材料的选取不当,加之气候要素的影响,西海镇镇区内52%的城市家具老化严重,褪色明显、字迹不清,功能性大大削减。此外,各类家具布局缺乏章法,未有效结合人群活动路线,可达性较低;同时冬季气温多变,极端天气频发,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居民使用的困难度,设施整体使用率不高。
_图6老化严重、褪色明显的标识牌
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_2
色彩不鲜明,冬季辨识度低
西海镇镇内城市家具的色彩单一,明度较暗,多为饱和度较低的颜色;少数暖色调的标识牌,也多与白色底布搭配,配以黑字,亲切感不足。
3
摆放随意,避寒性能缺失
人群活动密集的商业区缺乏必要的座椅设施,人们时常坐在路边花坛或建筑入口的台阶上,温度体验感较差;部分座椅布置在行车道路两侧,紧邻风口,舒适感较低;在人群活动稀少的大尺度广场内布置了大量休闲座椅,尺度严重失衡,毫无遮风挡雨设施,难以适应寒冷的气候,基本无人使用。
_图7尺度失衡的家具摆放方式
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_4
功能混合度低,可用周期短,损坏几率大
西海镇不同类型的城市家具彼此之间缺乏关联性,均为独立个体。受当地气候影响,外地游客的到访多集中在夏季,活动时间和活动人群数量具有周期性。因此,对外服务性较强区域内的部分“单体”城市家具会在漫长的冬季中无人理会,其被使用的时间段仅为短暂的几个月,损坏几率大。
5
生态性不足,缺乏地域特色
西海镇城市家具在材料选择上多以铁艺、石材、不锈钢为主,缺乏对低碳生态环保材料的使用,同时地域特色彰显不足。
_____3.2
西海镇城市家具规划设计策略
_西海镇城市家具需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环境、人群活动特征进行规划布局,并以打造西海“地标性装置”为目标,注入时代精神,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和未来发展目标,提出城市家具自身的设计要点。
_规划层面
____1
依据季相差异,优化布局方法
由于季相差异较大,西海镇人群活动范围随季节变化存在很大不同。夏季为旅游旺季,人群活动范围基本遍布全城,而冬季则主要集中在本地居民的生活区。同时,西海镇现状功能分区较为明确,对外服务区主要分布在镇区东南和西北侧,内部生活区主要集中在镇区北部、中部及西部。因此,笔者认为,西海镇城市家具应形成“多样化、差异化、就近化”的空间布局特征。
首先,城市家具应多样化的广泛覆盖全镇区;
其次,对外和对内功能区应差异化布局。对外服务区城市家具选址应结合重要交通枢纽点、主要参观类建筑周边等布置(尤其是标识系统),同时尽量将不同类型城市家具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冬季低活期处于“完全闲置”状态;而内部生活区应结合当地人群的冬季活动特征,适当缩小休闲服务类设施的布置间距,满足5-15分钟的步行可达范围;
最后,应基本保证城市家具的选址避开风口、建筑阴影区,确保冬季的温度适宜性。
2
结合人群活动,增设半室内化设施
据调查,西海镇84%的居民希望在冬季外出活动的步行距离为m-m;经常活动的区域为广场和商业区,其次为自家楼下;58%的居民会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放弃外出。
因此,笔者建议,可结合广场内休闲座椅或四周临近公交站处设置暖亭;商业区内利用现已废弃的售票厅,结合座椅设施,打造临时避寒场所;同时建议有条件的住区结合公共绿地或社区服务中心,适当增设半室内化设施,满足人们冬季室外活动的需求。
此外,为应对西海镇未来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直饮水系统的铺设指日可待。笔者建议直饮水设施同样可以结合暖房等半室内化设施建立户外饮水点,以达到冬季防冻的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______设计层面
____1
增强色彩感知度
西海镇城市家具多为暗绿、深蓝和姜黄色,加之冬季景观凋零,整体色彩环境缺乏温暖。笔者认为可在城市家具的色彩设计中结合当地的特征颜色,运用藏红色、深橘色、棕黄色等暖色调作为主色调,辅以灰色或暗绿色,来帮助人们缓解对寒冷的心理感知,使人们对城市家具产生亲切感,进而引起互动。
2
提倡季节性功能置换
西海镇内人群活动数量存在明显周期性,笔者建议根据旅游旺季淡季、冬季和其他季节中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复合、置换的城市家具一体化设计。
可将西海镇对外服务区域内公交站台的一部分变成半围合空间,在旅游旺季(即夏季)可做售卖亭进行物品售卖,设置站点WI-FI,服务于外来游客;而冬季时便可置换为当地居民候车时临时躲避寒风的场所,提高人们等候公交车的耐心。同时建议将座椅、垃圾桶与公交站台结合实行一体化设计,既可保证人们在冬季就坐时免受寒风侵袭,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公交站点的功能性,方便人们使用。
图8功能复合型城市家具示例——候车亭+N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融入现代科技与科学管理方法
结合西海镇的未来发展定位,笔者认为其城市家具设计应在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选材理念下,考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首先,可充分利用西海镇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并将之运用到道路路灯建设(尤其是镇区外围公路)和公交站点的智能地图导视牌中。
同时,可将户外使用率较高的座椅采用纳米技术处理,使落在座椅上的雪片瞬间融化,以避免雪片积于座椅表面的问题。当然,由于智慧化的城市家具制造成本较高,应针对重要节点、路段、片区投入使用,并加大后期维护力度。
_____结语
___高寒地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为其城市家具的规划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时城市家具的设计不再是纯粹的单体设计和风貌协调,而应立足于高寒地域环境下的人群活动特征,探求人们的真正诉求。综合考虑地区现状以及城市家具与社会环境、使用需求、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顺应地方发展理念,提倡新能源,利用新材料,提出符合高寒地区特征的城市家具规划设计路径,有效地激发高寒地区城市家具的活力。
____致谢
感谢段德罡教授的悉心指导,感谢沈婕博士提出的宝贵建议,感谢杨润芝、郭金枚、许入丹、宋长奇等师兄师姐们的热情帮助,感谢李洁雅、叶靖等工作室小伙伴们的鼎力支持,感谢北斗工作室提供的学习研究平台!
[1]崔倩倩,左路路,刘杰.寒地城市家具设计策略研究[J].设计,(13):-.
[2]田瑞,韩振坤.寒地城市公共家具设计浅析[J].设计,(04):49-50.
[3]杨歆,刘汝卿.地域性影响下城市家具设计原则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32(03):18-19+80.
[4]陈菲,朱逊,林建群.严寒城市公共空间使用者行为特征统计分析与设计启示[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9(04):-+.
[5]汤超,李金秋,张松波.高寒区域城市休闲空间户外体育设施设计[J].大众文艺,(09):-.
[6]郑钢涛,王培.系统性城市家具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宿迁市中心城区城市家具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35(04):82-87.
[7]鲍诗度,史朦.中国城市家具理论研究[J].装饰,(07):12-16.
[8]徐彤,张慨.国内“城市家具”文献综述[J].建材与装饰,(50):71-72.
[9]胡峰,范京,姚睿.从模式化到定制化的街道语言设计——以佛山南海西部片区街道家具专项规划为例[J].规划师,,32(10):79-84.
[10]王国爱,刘晓波,陈浩,高霞.南昌市城市家具规划实践[J].规划师,,34(08):-.
[11]刘韩昕.城市家具与城市空间营造[J].城市建筑,(29):96-99.
[12]刘思宇,曹磊,窦逗.城市家具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1):65-66.
[13]谢雨桐,周旭丹,张琪,薛超越.基于行为模式的寒地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1):-.
精选回顾
点击可阅读原文哦纪念壮壮:壮壮,繁花相送,一路走好!壮壮和他的村匹配当地人力资源的小城镇产业发展设计点亮乡村陪伴引导村民西部地区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浅析及规划应答西北地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思考——以甘肃省马家窑洮砚特色小镇为例“小镇”故事多——《西部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思考》读后感竞赛篇乡村调查:黔东南C县X寨调查实录(一)黔东南C县X寨调查实录(二)黔东南C县X寨调查实录(三)黔东南C县X寨调查实录(四)黔东南C县X寨调查实录(五)共同缔造:甄家湾村空间建设应民心太相寺村公共空间节点建设顺民意共谋村庄发展开启民智为先冬至延川其乐融融北斗时讯:
全国共同缔造试点村——王上村建设始末年北斗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j/4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