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自然馆牛年有礼视频系列合集大放送


大家过年好!北京自然博物馆牛年有礼啦!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看看自然馆里都有哪些“牛”吧!原始牛02:56听名字就很原始吧。它是除了牦牛、大额牛、爪哇牛和水牛以外所有家牛的祖先,很原始很原始。它们的个头比现在家牛大多了,肩高1.8米,身长2.5米。我们仔细看大牛角,会发现它们的牛角上面有深深的纵沟,这个也是它们典型的鉴定特点。原始牛分布范围非常广,从东北再到北京,像在西直门、积水潭,都有过发现。还有在南边的安徽以及青藏高原都发现过它们的化石,一度非常繁荣昌盛。不仅在我们国家,它们的族群已经扩张到了中非、中东、欧亚很多地方。不幸的是,在年,所有的原始牛都灭绝了,它们的灭绝,跟人有直接关系,因为史前人类,就把它们当作主要的猎获物。还有最新的发现,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了一颗神秘的牛牙。它的牙根保留的非常完整,不是自然脱落的,也没有牙病,但是,牙床和牙龈被拉出了深深的沟,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科学家分析,是我们的老祖先干的,人们给牛套上了牛嚼子,用绳反复反复勒出来的。这一发现恰恰证明。原始牛在年前就被我们的老祖先驯化为家牛了。有机会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原始牛吧!短角丽牛03:05丽牛的名字里虽然有个美丽的“丽”字,但并不是说这种牛非常的漂亮。而是因为科学家研究它们的骨骼化石发现,它们和其他发现的已灭绝牛类动物相比,体型要更纤细矮小一些,所以取名为丽牛。丽牛生活在距今万年前的早更新世。它们最早发现于欧洲意大利北部,这类丽牛属于丽牛亚属成员,而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安徽等地,发现的属于斯迈提丽牛亚属成员(斯迈提是一个学名的音译)。这两类丽牛的区别是:丽牛属角不仅向后伸展,还向上弯曲。而斯迈提丽牛亚属的角只向后方伸展。我国已经发现确定的有两种丽牛,分别是短角丽牛和粗壮丽牛。在陕西和甘肃等地发现的多为短角丽牛,在安徽繁昌人字洞发现的是粗壮丽牛。丽牛存在两性差异,雄性长角雌性不长角。丽牛是牛亚科比较原始的一个物种,是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典型属种之一。后来的野牛,就是由丽牛演化而来的。丽牛化石的发现对确定地层,很有意义。科学家发现,一般出现丽牛化石就标志着是第四纪的地层了。有科学家猜测短角丽牛的灭绝原因,与全球气候变冷有关。有机会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短角丽牛吧!王氏水牛03:13王氏水牛是晚更新世牛科动物,生活在12-1万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萨拉乌苏。它们肩高1.8米,体长3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水牛。说到水牛我们并不陌生,现生的水牛只生活在淮河以南。那这冰天雪地里的大东北,怎么会有水牛呢?科学家有两种推测,一种认为王氏水牛从印度起源,慢慢的适应逐渐扩张到东北来了但最终没有适应环境的变迁走向了灭绝。还有一种猜测王氏水牛就是当地演化出来的,已经适应了东北的严寒,演化成出长毛和厚脂肪抵御严寒,和猛犸象、披毛犀,构成了著名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第一件王氏水牛化石发现于年的内蒙古乌审旗,今年正好是王氏水牛发现99周年纪念。说到王氏水牛的命名还有一段乌龙故事呢?年第一件王氏水牛的发现者是蒙古族牧民旺寿克,汉名叫石王顺。当地老乡经常简化了叫他王顺,当时研究化石的桑志华就以为发现化石的牧民姓王,便命名为王氏水牛。桑志华要是知道了真相,当年命名就可能改成“石氏水牛”啦!哈哈~有机会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王氏水牛吧!草原野牛03:40说起草原野牛,大家可能会感到有点陌生。要是说起东北野牛,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点印象了。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同号文研究员经过系统的研究后,将之前命名的东北野牛归入草原野牛。从此东北野牛的名字就不再使用了,现在都叫草原野牛啦!草原野牛是我国东北地区发现的最多的一种野牛化石,也是现在北美野牛的祖先。根据同时发现的植物孢粉化石还原了当时它们的生存环境,以草原环境为主,旁边有大型森林。通过研究已发现的草原野牛腿骨化石,科学家发现这些腿骨有明显的敲击痕迹。且敲击集中在腿骨中部,连砸断的断茬儿都非常相似。所以可以推断,草原野牛是“古哈尔滨人”的主要猎物。“古哈尔滨人”喜欢敲骨吸髓,大口吃牛肉。我国华北泥河湾还发现过一种古中华野牛,它是不是后来迁徙到东北,演化出了草原野牛呢?古中华野牛生存于早中更新世的,草原野牛生存于晚更新世,二者之间存在化石记录的空白时期,并没有证据把二者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从形态特征看,和草原野牛最为相似的是发现于西伯利亚的野牛化石。因此我国北部地区的草原野牛更有可能是在晚更新世从西伯利亚迁入,而不是本土起源演化的。有机会来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草原野牛化石吧!恭祝您全家,牛年身体牛,工作牛,生活牛牛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jn/123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