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一个小交易员是如何搞垮一家银行的


巴林银行,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牌商业银行,英国女王都曾是巴林银行的客户,但就是这么一家声名煊赫的银行,竟然在短短几年内就被一个小交易员尼克·李森给败完了,不得不说,这也是个奇迹啊。

那尼克·李森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呢,今天就跟着小美一起来看看吧~

01

尼克·李森在巴林银行

雅加达崭露头角、被派往新加坡

李森一直都是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老爹是个泥水匠,但是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自强不息,励志要赚大钱。

尼克·李森

20岁的时候,他到摩根斯坦利工作,做的是期权期货的清算,这时候他根本还接触不到交易员的工作,但是看着交易场中那些鬼吼鬼叫的交易员,他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他们的一员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在摩根斯坦利的机会并不好,所以他干了两年就跳槽了,跳槽到了巴林银行。

从此开始了祸祸巴林银行的伟大事业。

不得不说,巴林银行一开始干的还是不错的,他一开始在雅加达整理票据,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逻辑还硬是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票据整理的井井有条,于是就获得了上司的赏识。更重要的是,他在此期间遇见了未来的妻子丽莎。因为出色的能力,他被派往新加坡的期货分部当总经理,还和丽莎结了婚,这时候的李森几乎就达到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人生巅峰了。

一开始,BFS(baring’sfuturesandsecurities)也就是巴林银行的新加坡期货分部,还只是做一些代客买卖的交易,他们在大阪和新加坡两个市场上利用价差做套利交易。

套利是个什么意思呢?

套利就是利用两个市场上同一交易品种的不同价格,也就是价差,进行买卖来获利。就比如说,日经指数期货在新加坡SIMEX里报价是点,而在大阪的市场里是点,那李森就会在SIMEX花的价格买进这个期货,然后立刻让大阪的交易员以点的价格抛出,这样就净赚点的价差收益。因为这些买卖指令都是帮客户执行的,所以李森他们承担的风险其实很低,大不了就是赚不到这个套利收益而已。

账户的由来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

有人会把手势看错,从而使买进合同的份数不对;

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

有人可能不够谨慎;

有人可能在本该购买九月的期货时买进了三月的期货;

还可能有人将“卖出”的手热错看成“买进”;

……

一旦失误,那损失就只能让银行打碎牙和血吞了。

如果错误无法挽回,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把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作“错误帐户”(ERRORACCOUNT)的帐户中。然后到某一个特定时间由公司统一处理,有时候错误账户中的盈利和损失甚至能够相互冲销。

但是新加坡分部的小错误实在是太多了,连总部都被烦的受不了了,所以总部要求李森重新开一个错误账户来记录小错误,然后统一上报。当时李森有个同事是中国人,李森问她要个吉利数,她说8,而账号必须要由5位数组成,所以最后这个账户就叫了。

过了几天总部的人又觉得这么干不太妥当,让李森把这个账户弃用,账户就此闲置下来了。

初次使用账户

但是几个月后,李森就不得不把账户重新调出来使用了。

他手底下的一个交易员犯了个大错,把买入20份合约看成了卖出20份合约,没办法,李森只好将40份合约的差额计入了的错误账户。

后来这种错误越来越多,李森在账户里的头寸也越来越多。

其实他是可以立即上报总部的,但是总部当然会很不开心,一定会让李森重新回到清算部门,不准再参与交易,但是李森感觉自己的事业正在上升期,怎么能因为这个就中断呢?更何况这些错都是交易员犯的,又不是李森自己。

在李森的自传中,他还抱怨公司高层实在是小气,不肯花高新来聘请合格的交易员,只肯花年薪英镑来雇一些水平很菜的交易员,所以才会频频出错。

当然咯,也并不是都是交易员的错误,也有很多错误是李森自己搞出来的,比如为了留住大客户而承接价格不合理的订单、交易所系统故障的时候没有适当处理等等,总之错误越来越多,但是李森一股脑儿的把这些通通都放进了账户里面。

现在的账户,就像个定时炸弹,让李森不能安生。

尼克·李森自传

铤而走险弥补亏损

为了弥补账户的亏损,李森不得不铤而走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卖期权。当时日经期货市场还是比较坚挺稳定的,因此李森也就大着胆子卖一种跨式期权(straddle)。

一开始这个计策还是挺有效的,不仅填补了账户的亏空,甚至还略有盈余,但是后来情况就不太对了,因为李森一直在抛售期权,导致期权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了,所以李森为了填补空缺还要卖出更大量的期权,结果就是越套越牢。

李森迫切地希望市场能够多一些变化,这样期权的价格也能上去。我们知道期权的价格是受到波动率的影响的,市场上的volatility越高,看涨看跌期权的价格也会越高。所以神户地震发生的时候,李森还挺开心!觉得这是个翻盘的转折点。

神户地震

地震了,日经指数开始狂跌,李森卖出的期权让他损失惨重,但李森觉得这是个翻盘的转折点,于是耐心的等着,等到觉得跌倒谷底的时候,他一下子买进巨额的日经指数期货。市场上有了这样的大买单,指数当然上扬了,涨到了李森的期权头寸安全的范围内,而且期货的多头部位也盈利了,感觉上还不错。

但是好景不长,李森这根市场上的搅屎棍最终还是没能撑住整个市场往下泻的趋势,李森又亏了。

但是这时候李森已经走火入魔了,他已经失去了对市场的基本判断,他开始以一己之力想要扭转整个市场。关键是还没有人拦着他,银行总部那边也是毫无灵魂的只管每天给李森打钱,好让他能够交上保证金。

“Iwillhavetomakethemarketmove”。

李森彻底癫狂了,在市场上疯狂买进日经期货,卖出日本政府债券期货,试图操纵市场,但是市场非常不给力的再次打了李森的脸。日经指数已经跌倒多了,李森回天无力,给巴林银行败完了。

最后的总亏损达到9.16亿英镑,而银行的总资本金也才4.7亿英镑。

最后的逃亡阶段反而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李森终于决定不再收拾自己的烂摊子了,然后就和老婆丽莎来了次短暂的亡命天涯。

02

巴林银行倒闭追责

李森的违规操作

李森隐瞒公司而私用的“”账户:

1、向巴林银行查帐人员提供了关于七十七亿日元的假信息,这个错误信息被查帐人员接受了,并导致他们向伦敦的巴林银行总部提供了不正确的金融信息。

2、在每日发往伦敦的帐录核实记录中,没有提到“”帐户号码。这样一来,李森可以操纵月末平衡表隐瞒此帐户上的损失,因而导致伦敦的巴林人士认为银行盈利,而这又是假象。

3、多次向伦敦的巴林总部申请透过保证金方式向SIMEX转帐资金。这些错误申请导致巴林总部为一个目标提供资金(为授权交易支付保证金),而这些钱却用在另一个目的(支付未经授权的“”帐户交易保证金)。

4、欺骗伦敦的上级,说他的交易只不过是透过新加坡与大阪之间的平衡帐目进行套汇,伦敦的巴林银行多次接到报告,声明李森全部交易是获利的,而实际上,是在造成损失。

5、错误改动了“”帐户上月末证券平衡值,并将之传送到伦敦的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组织结构设置混乱

巴林银行的倒闭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组织结构漏洞百出的、内部管理失控的机构所致。

李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交易负责人,两种职能未能完全分开;代客交易部门与自营交易部门划分不清;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部,尼克·里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就像让一个小学生给自己改作业、打分。

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与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

内部审查疏忽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巴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且此时李森已需每天要求伦敦汇入多万英镑,以支付其追加保证金。

在这种情况下高层依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且此前李森已经历过多次审查,但审查人员完全没有发现问题,这是审查人员的失职。

李森一直帮助新加坡支行的各员工隐瞒失误,赚取利益,所以员工对于他的忠诚度都极高,在审查过程中也帮助他逃避追责。

高层风险意识弱

李森下注的不是一般的金融产品,而是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在于可以用少量的保证金做大笔交易,若运用得当,可以获取高收益,运用不当,将损失惨重。衍生工具一旦脱离了贸易保值的初衷而成为投机手段时,风险是极大的,尤其是当交易员孤注一掷时,可能会招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银行管理层应当建立起严密的风险防范机制,经常审查资产负债表中的表内及表外业务,及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从巴林银行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ly/35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