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象

和谐始于吐槽,尴尬也始于吐槽,网络真的是


年,“吐槽”系列成为了腾讯说话类节目的主打品牌。

《吐槽大会》凭着第一期节目的大尺度言论和黄爆程度一播出就被封杀,随后立刻火爆全网,紧接着下线调整,之后在众人的翘首期盼中回归,创造了漂亮的流量数据。

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的限制,第一季《吐槽大会》虽然顺利播出,但能吐槽的点有限就显得有些车轱辘话来回说,精彩度全看嘉宾表现。

《吐槽大会》的火爆让腾讯视频如获至宝,打造一系列的吐槽周边节目成为腾讯视频年综艺的一个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腾讯视频除宣布将推出《吐槽大会》兄弟节目《未来吐槽王》外,吐槽与音乐结合的脱口秀节目《吐丝联盟》也已经上线。尽管官方并未承认其是“吐槽”系列的衍生节目,但是《吐丝联盟》也是由张绍刚主持的,蹭了《吐槽大会》的热点毋庸置疑。

节目整个的呈现犹如低配版的《奇葩说》+《大学生来了》,其中也不是完全无亮点,节目中改编的吐槽歌曲的歌词有些还是挺能get到年轻人的点,但因为话题还是老生常谈且没有针对性再加上“吐丝”的年纪阅历并不能驾驭该话题,所以“吐丝”们吐槽时总有抹不去的尴尬。

至于为什么叫《吐丝联盟》,小鉴人理解为“吐槽粉丝的联盟”。

仿佛是从《吐槽大会》开始的,网综的画风开始变得和气起来。怎么个和气法呢,就是大家开始互相往来且互捧了。

先是《吐槽大会》在某期节目上邀请了《奇葩说》的姜思达,并且在当期节目中,主持人张绍刚很坦然的提到了其他两家视频网站的王牌说话类节目,他说:“如果你是一个想法很奇怪的人,你就上《奇葩说》。如果你是个想法很多的人,你就去《火星情报局》。如果你是个想不开的人,你就来《吐槽大会》”。

这算是综艺史上的一次破冰,因为以往不同台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很少会提及其他台的综艺节目,大家之间仿佛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即使网综也只提本平台的其他节目。

《吐槽大会》之后,《火星情报局》在前段时间也邀请了《中国有嘻哈》的选手上了节目,玩起了freestyle,汪涵还在节目中说,以后不管哪个平台,大家喜欢的嘉宾我们都会请过来,一副开放且和谐的状态。

前段时间,腾讯视频的另一档脱口秀类节目《脱口秀大会》上线了,该节目总制片人邱越曾经在媒体交流环节透露过“《脱口秀大会》的诞生,意味着喜剧脱口秀类节目在中国正式落地生根。区别于《吐槽大会》的以明星为主,《脱口秀大会》创造了‘素人VS明星’的全新概念”。

节目分为两个部分,在《吐槽大会》里火爆的池子和李诞分别带队年轻脱口秀表演者,和明星外援一起表演,争夺“脱口秀小王”称号。第一部分“不吐不快”主题式脱口秀和第二部分“不吐不快,鲜声夺人”“抢吐”环节,最后胜负由观众投票决定。

首期节目以“撕掉标签”为主题,请到的明星嘉宾是倪萍和柳岩,《脱口秀大会》是倪萍的综艺首秀,可惜并没有用好。倪萍曾在《天天向上》的节目中怼赵忠祥,笑爆全场,而在《脱口秀大会》中显得拘束,竭力想和这些年轻的脱口秀演员走一个风格,反而没有特别出彩。

《脱口秀大会》的整体呈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好,像是“段子手”版的《吐槽大会》+《脑大洞开》。

在《脱口秀大会》中,嘉宾也提到了友台的节目,只是并不如《吐槽大会》时那般友好。《奇葩说》被淘汰的选手卡姆在《脱口秀大会》上用脱口秀的方式狠狠的diss了《中国有嘻哈》,让很多网友觉得尴尬症都要犯了。

真是和谐始于吐槽,尴尬也始于吐槽。那么脱口秀真的能火起来么?小鉴人觉得未必。

一是尺度的限制。监管方对节目内容的方向把控非常严格,不能针砭时弊,不能犀利吐槽,脱口秀就失去了本有的醇厚度。

二是受众的接受度。我国讲究礼尚往来,自古有“说话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的说法。明星版的《吐槽大会》吐槽的内容具有针对性,而被吐槽的人也在现场,观众更像是看一场“花式损人”。然而《脱口秀大会》的主题式内容自由发挥,有的段子手就开启了地域炮,虽然“重庆人不是四川人”这个话题很有爆点,但后面的内容并没有撑起这个话题。有的则讲性别歧视,要揭掉“主妇的标签”,内容有些偏激且很难引起共鸣。

相关的内容在国外也许可以肆无忌惮,在国内则并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虽然目前《脱口秀大会》单期专辑播放量已然破亿,但是否能再续吐槽辉煌还需观察。

年开始,总局一步一步加强网生内容的监管,到后期可谓是重拳出击。因此在西方“脱口秀”是一把解读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钥匙,而目前国内网络上的脱口秀则更像是花式损人,戳不到痛点,也无法戳到痛点。

赞赏

长按







































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ly/6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