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0年,当初地震的惨状,今天已经重新建设一新的城市,都在向外界诉说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勇敢和不屈。在当时,由于地震导致地面道路大多损毁,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灾区救灾,我国政府指挥陆军出动了大量直升机参与救灾,包括黑鹰、直-8、米-17等直升机在运输伤员、运送灾民、调集部队、运输补给等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清理堰塞湖的工程中,由于我国去缺乏重型直升机,所以不得不紧急向俄罗斯租借了大型的米-26直升机,用于吊运重型机械。
米-26“光环”超重型直升机由著名的苏联米里设计局(现在的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设计并制造。米-26于年开始研制,年首飞,年定型量产,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直升机。米-26直升机机长40米,旋翼直径32米,飞机高8.15米,飞机空重28.2吨,最大起飞重量56吨。米-26的最大载荷高达20吨,与当时洛克希德公司C-运输机的载荷相当。尤其有特色的是,米-26和苏制安-12中型运输机通用机体。
米-26最初的设计目标是替代苏联原先的米-6和米-12型直升机,并要求能够从苏联的陆军集结地,运送自重超过13吨的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运输车到西伯利亚,并能协同伊尔-76和安-22重型运输机,把弹道导弹等装备运送到偏远隐蔽的地区部署起来。同时,由于兼顾了军民两用的思路,米-26在森林防火、自然救灾和抢险中都有出色表现。特别是汶川地震时,米-26是唯一可以把重型挖掘机运送到各堰塞湖,进行工程抢险的唯一直升机。
米-26的机身采用全金属铆接设计,后舱门备有折叠装卸跳板。机身下部为不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每个起落架有两个轮胎,前轮可操纵转向,主起落架的高度还可作液压调节。由于和安-12通用机体,所以米-26的货舱特别巨大,足以容纳苏联各型步兵战车和伞兵战车,在不运输重型装备时,最多可容纳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执行伤员运送任务时,最多可运送60张担架和5名医护人员。
由于性能出色,米-26的生产从年一直延续到年,期间,米-26参与了著名的“切尔诺贝利”事故救灾,并在年承担了从西伯利亚运回巨大的猛犸象遗体的任务。不过,国人对于米-26的认识最多的,还是汶川地震救灾活动。
在汶川救灾中,我国调用了哈尔滨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1架米-26,并从俄罗斯紧急租借了1架米-26,用于救灾活动。“米-26”则担负吊运大型设备飞往救灾现场的运输任务,共计吊运推土机、挖掘机、铲车、油罐及集装箱等60余台,吊运总重达余吨,为地震抢险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5月20日,1架“米-26”仅飞行2架次就将一个村的近名村民疏散到安全地带。
虽然米-26性能卓越,但是其毕竟是苏联年代研制,年代量产的直升机,从量产到今天已经过去近40年,其技术已经相对落后,特别是其驾驶复杂,需要5个人协同才能有效驾驶该机。而且米-26所使用的D-涡轴发动机虽然功率高达千瓦,但是燃油消耗量也奇大,其燃料消耗高达2.5吨/小时,因此导致飞行成本奇高无比,被称为“油老虎”。
有鉴于米-26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汶川后不久,便立项上马了我国自己的重型直升机项目。目前我国正在和俄罗斯合作,开发我国代号“直-40”的新式重型直升机,相信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重型直升机翱翔在蓝天上,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yl/1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