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笤帚苗,致富大产业。它从养家糊口的手工艺,成长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我旗笤帚苗种植加工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呈现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后劲充足的良好态势。十三敖包镇房身村荣获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个人,他们争当行业先锋,用工匠精神和辛勤汗水编织笤帚苗产业的精彩明天。
在巴林左旗笤帚苗产业园区的一间培训室内,整齐摆放着十几台新型的笤帚苗扎绑机器,这些机器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老久牌”。了解得知,发明这些扎绑机的制作者叫王金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本地农民,家里土地年年都种植笤帚苗。长年与笤帚打交道,王金海感到农民应该使用一台既省时省力又方便的设备,从年开始,通过十余年的研究摸索改进,最终成功地制作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绑扎笤帚的机器。
笤帚虽小,可制作起来却很繁琐,笤帚苗子经过脱粒、扒裤、浸苗等环节后,还要通过捆绑、定型、捶打等环节才可以变身为清理环境卫生的用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笤帚苗产业的壮大,手工制作的笤帚越来越供不应求,这就需要绑扎笤帚的机器与时俱进,而王金海发明的绑扎机就很好地解决了老工具效率低的问题。
王金海在成功发明机器后,还接下了培训教学的任务,从十三敖包镇的周边村庄、碧流台镇到天山、锦州等地,在老久牌机器首次现身的地方就一定有他教授大家使用机器的忙碌身影。
孙树才是笤帚苗产业协会会长,也是笤帚苗经纪人,有自己的笤帚制品加工厂,他厂里现有的24位工人都是本地村民,农闲时到厂里打工,捆绑笤帚赚取收入。在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孙树才还积极发挥会长作用,联络周边生产加工笤帚制品的企业、种植大户和加工散户,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建协会,现有40余个企业和手工作坊加入,会员达到43人。
协会组建后,实行团队化和品牌化经营管理,加工企业和加工户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格局,有效避免相互抬价压价、私抢客商和以次充好等损害种植加工户利益行为,切实增强了笤帚制品和原苗的市场话语权。今年,由协会牵头在十三敖包镇九泉村建设占地多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同时重点解决农户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免费提供制作工具、技术培训和指导。
走进位于笤帚苗产业园区的展示厅内,一个精美华丽的龙造型的笤帚制品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制作者是东傲清洁制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们,这是一家主要以销售精品笤帚、工艺笤帚为主的企业,也是十三敖包镇笤帚苗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公司凭借传统的工艺水平和独具匠心的特色,创立了品牌,开拓了市场,形成了稳定的生产销售格局。
加快笤帚制品品牌研发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一环,东傲清洁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了自主进出口权的办理和引资加工出口精品笤帚等工作。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又投资50余万元,引进先进的染色、烘干、缝线等生产加工设备,填补了内蒙地区笤帚制品无染色、无烘干技术的空白。产品除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几个省市外,部分产品还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
群雁高飞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目前我旗笤帚苗产业现在已基本形成“协会带龙头、龙头带大户、大户带散户、户户搞加工”的生产格局,如今,笤帚苗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在我旗日益壮大,让农户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而笤帚苗产业“领路人”们也正着眼未来,持续领跑,始终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站得高、看得远,干在先、走在前,攻坚克难,持续加力,不断编织出笤帚苗产业优化升级美好未来。
赞赏
长按白颠风早期症状图片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ngmaxianga.com/blyl/1778.html